紡織業面臨近年少見的嚴峻挑戰。全球貿易環境惡化,關稅壓力升高,加上中國大陸低價傾銷,匯率波動衝擊,臺灣電價上漲也推高製程成本,以布料、化纖為主的紡織中游廠商衝擊最大。
相較於成衣大廠掌握訂價談判籌碼,能將關稅甚至匯率轉嫁給客戶或供應鏈,中游業者缺乏話語權,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業者坦言,這波困境並非僅來自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早在關稅衝擊前,中國大陸就已透過低價傾銷策略大量貨品湧入臺灣,對臺灣產業造成沉重壓力。今(2025)年4月關稅啟動後,中國大陸貨更積極傾銷至東南亞與臺灣,市場價格更加惡化,國內廠商生存空間被擠壓。
產業逆風下,多家紡織廠不僅加速推動資產活化,也透過多角化布局因應,以打造長期防禦力。以南紡為例,旗下南紡購物中心2014年開幕以來,已成為臺南指標性商場。
【資料來源:紡織產業推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