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關稅措施恐導致中國大陸產品經由臺灣洗產地,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政府對洗產地議題嚴陣以待,這也攸關臺灣在談判時能否獲得美國信任。為防堵違規轉運,經濟部採取監測進口量、從嚴處罰、加強反傾銷調查和加強對業者宣導等4項作法,違規者最高可處以新臺幣300萬元罰鍰。
郭智輝於4月16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因應國際貿易情勢變化,如何協助國內廠商擴大國際市場」進行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林岱樺質詢時紛紛關切洗產地議題,詢問政府是否足以因應。
郭智輝表示,政府對洗產地議題嚴陣以待,美國非常關注,這也攸關臺灣在談判過程能否獲得美國信任,經濟部對違規轉運採取4項作法,包括監測進口量、從嚴處罰、加強反傾銷調查以及加強對業者宣導,違規者最高罰300萬元。
至於主要針對哪些業者宣導,郭智輝表示,已對扣件、工具機等業者宣導,因為業者有些材料是從中國大陸進口到臺灣來加工。
面對美國關稅衝擊,邱議瑩認為,扣件業者站在海嘯第一排,未來須加大查緝力道,監測中國大陸鋼材是否大量傾銷到臺灣。郭智輝表示,已委託工總調查了解。
依據貿易法第17條第2款及第28條規定,出口貨品若有產地標示不實,得處警告、6萬至300萬元罰鍰或停止輸出入貨品,情節重大者,得廢止出進口廠商資格。
為避免廠商因對原產地認定等相關進出口規定不熟悉而違規,經濟部表示,今(2025)年第1場宣導會已於4月15日舉辦,總計超過600人出席,主要參與業別為機械業、電子業、金屬業、紡織業及化學業等。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