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2035年碳中和氣候路線圖的新興商業模式
(一)、服務型解決方案(From One-Off to Service-as-a-Solution):1、傳統的產品購買模式正在轉變為 「產品即服務 (Product-as-a-Service, PaaS)」,使消費者與企業能夠透過租賃、共享或訂閱模式使用產品,而非一次性購買。2、應用案例:(1)、機械與設備租賃:建築機械、農業設備、製造業工具的租賃,以減少生產與材料浪費。(2)、汽車共享與租賃服務:電動車租賃、計程車共享平台,以降低私家車持有率並減少排放。(3)、能源即服務 (Energy-as-a-Service):企業不需購買發電設備,而是支付能源公司提供的綠電服務。
(二)、循環經濟與資源共享(Circular Business Models & Resource Sharing):1、租賃與回收平台:如紡織與時尚產業透過租賃模式取代快速時尚,減少廢棄衣物量。2、企業間材料共享:不同產業的企業共享原材料與廢棄物再利用,如鋸木業廢料轉化為生質能源。3、建築材料回收利用:廢棄混凝土與鋼材再生應用,減少新材料生產時的碳排放。
(三)、儉樸創新(Frugal Innovation):1、低成本可持續技術開發:例如使用自然冷卻技術來降低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而非傳統昂貴的冷卻系統。2、簡單高效的減碳解決方案:如使用廢棄木材製成可再生燃料顆粒 (Pellet),降低能源浪費。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