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須改變商業模式以符合RCEP要求
發佈日期 2022.02.23
馬來西亞政府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改變該國各種商業模式所需的措施之一,特別是在新冠病毒爆發以來馬國的人均收入略有下降之後。

RCEP 將東協經濟體與中國大陸、南韓、日本及其他地區貿易夥伴之間的各種自由貿易協定(FTA)整合到一個單一的貿易協定下,並使其更容易拓展業務。
MARC Ratings Bhd經濟學者Firdaos Rosli表示,馬國需要競爭以找到一個利基市場,因馬國需以利潤為導向,而不是成本驅動,因該國無法在成本結構上與印尼或越南的製造商競爭。過去馬國國內企業一直關注成本,RCEP將要求他們透過產品與服務的支出和創新來尋求增長。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宣布,馬國將於 2022 年 3 月 18 日成為RCEP的第 12 個締約國。馬國於 1 月 17 日成功向東協秘書處提交批准書(IOR)。根據 RCEP 協議第 20.6 條的規定,該協議將在 IOR 提交給東協秘書處 60 天後生效。

馬國將加入已完成批准程序的其他11個簽署國,即新加坡、中國大陸、日本、汶萊、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澳洲、紐西蘭和南韓。

根據世界銀行 2019 年的數據顯示,RCEP 是一項經濟合作協議,包括 15 個經濟體,擁有 22 億人口或近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RCEP涵蓋規模約25.8 兆億美元或占全球 GDP 的 29.4%。一項研究顯示,預計馬國將從該協定中受益,該協定將推動該地區2,000億美元的出口金額。

馬國製造商聯合會(FMM)讚許該協定,並認為馬國企業可利用該協定作為後新冠疫情的復甦工具來促進商品與服務貿易。該聯合會已啟動一系列關於 RCEP 的網路研討會,以幫助馬國企業探視該協定所帶來的新領域的機會。該聯合會同時呼籲馬國政府亦應加速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進一步增加當地產業參與者的商機。馬國政府先前曾表示,在完成CPTPP的成本效益分析 (CBA) 後,計劃於本(2022)年中旬批准CPTPP。

吉隆坡大學商學院經濟副教授Aimi Zulhazmi表示,在過去幾年馬國的外人直接投資一直往下跌,加入RCEP後將使馬國得與其他東協國家共同競爭以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DI)。世界經濟的復甦適逢馬國參與 RCEP,對經濟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馬國深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在幾年內維持不變,甚至自新冠疫情以來略有下降。

隨著馬國政府在第 12 大馬計畫擬訂目標,至 2025 年每戶家庭的月收入達1萬馬幣(約2,390美元),參與 RCEP 是改變各種商業模式。馬國應可吸引更多外人直接投資,因馬國的半導體與橡膠手套等產品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外國企業的進駐,特別是 RCEP 成員的進入,亦有可能迫使各產業的國內企業進行更多競爭。加入RCEP後,可能會影響國民在經濟部分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內企業。外國所有權和國內參與等國家政策,包括土著股權,亦可能在未來面臨壓力。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