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權(Right-to-Repair)在歐盟的發展
發佈日期 2024.05.20
什麼是「維修權」 (Right-to-Repair)?
線性經濟下,快速消費與廢棄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然而,當產品損壞或有缺陷消費者想透過維修來延長產品壽命時,卻常面臨不易維修或無法維修的窘境,此問題不僅發生在電子產品上,紡織品、家具、家電...等都有類似的狀況。

歐盟希望透過「維修權」立法,賦予消費者維修的權利,並藉此影響生產者,使其設計易維修的產品,同時促進維修產業發展,推動更永續的商業模式。

維修可能發生在以下三種情況,且各自都存在一些問題:

保固期內的維修:在歐洲,保固期通常是兩年,在這段期間內,消費者可以免費維修有缺陷的產品,但不包含人為或不當使用的損壞。

過保固期的維修:過保固期後企業不再有責任滿足消費者維修需求,因此消費者經常面臨無處可修、無零件可換、維修費用太貴或者產品被設計成難以維修等情況。

消費者自行維修:通常產品販售時不會附上維修手冊或額外零件,消費者往往須透過專業的維修單位才能修理產品,阻礙了消費者自行修理的權利。

維修權在歐盟的立法進展

維修權涉及消費者權利、產品設計以及貨品銷售等法律。

早在 2020 年起歐盟對於「維修權」就陸續提出許多目標,包含立法保障保固期後的維修、標示產品維修資訊、提供更換零件、確保零件價格合理且取得無礙、軟體更新...等,確保消費者能有維修產品的權利。

2021 年 9 月歐洲議會發布了維修權立法目標,先針對《貨品銷售指令》(Sale of Goods Directive) 進行修法。促使生產者以完整生命週期的角度,從最初的產品設計開始,設計更耐用且更易維修的產品。其中包含:
1.強制提供維修服務並確保零件持續供應
2.生產者有義務標示或者透過產品數位護照揭露資訊
3. 對公共採購設定最低限度的永續性規定

2022 年歐盟在《永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Ecodesig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s Regulation) 提出手機和平板電腦在設計時的規範,要求製造商提供消費者至少 7 年的備件,並承諾在產品退出市場後 5 年內提供可用的軟體和安全更新。
 
歐盟也在《消費者賦權綠色轉型指令》(Directive on 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 中讓消費者可以在購買時先解產品的可修復性和耐用性資訊。而這樣的趨勢不僅發生在資訊物品、電子電器,也正逐步拓展到紡織品等其他產品。
 
起初,產品製造商對維修權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會增加備件供應和售後服務的成本,且開放維修可能會影響零組件的專利,並讓消費者有個資外洩的風險。但隨著歐美立法單位對於維修權的大力支持,消費者的永續意識,以及減碳、減廢等多重壓力下,使得製造商正視維修權的進展,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例如蘋果在 2022 年開始提供民眾自助維修,允許消費者自行購買零件來維修。

2024 年 2 月,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就維修權法令(right-to-repair directive)達成暫時性的協議。該法令將賦予消費者在產品損壞或有缺陷時具有選擇維修或更換的權利,並透過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維修變得更容易、更快速、更透明和更有吸引力。其中的配套措施包括:

消費者有權要求製造商維修:對於歐盟公告具有可修復性要求的產品(例如洗衣機、洗碗機、冰箱或吸塵器),消費者有權要求製造商維修。未來歐盟委員會可以通過生態設計法規為更多產品引入可修復性要求,然後將其列入維修權指令所涵蓋的產品清單中。

歐洲維修資訊表:維修商需要向消費者提供維修資訊,包含維修條件、完成時間、價格、替換產品...等,讓消費者更容易比較不同的維修方案。

建立歐洲線上維修平台:建立歐洲線上維修平台,由歐盟設計和運營,目的是為消費者提供歐盟層面、跨國界和每個成員國的不同維修服務。線上維修平台將為每個成員國設有專區,資訊由各成員國的維修平台提供。

維修後延長保固 12 個月:協議要求製造商在合理時間內以合理價格進行必要的維修,消費者也有權利在產品保固期內選擇維修或更換有缺陷產品的。如果消費者選擇維修,保固期將從產品達到符合標準的時刻起延長 12 個月,且歐盟成員國可以進一步延長這個期限。
 
 
參考資料:Circular economy: Council and Parliament strike provisional deal on the right to repair directive
 
 
 
【資料來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