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國際面料及輔料展覽會以實體形式回歸,業界人士深表歡迎,並看好數碼分身技術在設計方面的應用潛力。
無可否認,新冠疫情如同催化劑,令不少行業發生變革,而紡織業也許是轉變最大的行業之一。消費者需求和工作模式已經有所調整,甚或永久改變。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既是防疫規定,也是社會常態。紡織業者要暫停面對面的交流,無法親手觸摸布料,這一點對他們來說也許影響更大。如今美國紐約國際面料及輔料展覽會(TexWorld)以實體形式回歸,業者當然雀躍萬分。能夠親臨會場、面談洽商的有形和無形好處,很自然地成為其中一個熱門議題。
土耳其公司Altun Brode Tekstil銷售總監Binali Muratoglu指出實體展的獨有優勢:「我們喜歡參與實體展,因為我們認為買家有必要前來親手感受我們的布料,評估品質,這也是我們不參與線上展覽的原因。」
Nalin Tanbeeth是斯里蘭卡公司Sarasavi Exports的採購事務及美國–斯里蘭卡項目主管,他深信面對面溝通絕對有助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他說:「關鍵在於當中的互動。我們有機會與設計師、採購主管甚至公司東主見面,瞭解他們的需要。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是這種建立關係的模式不會改變,也無法被取代。」
奧地利蘭精(Lenzing)集團的北美成衣業務拓展經理Ashley Bulchalter則認為,結合實體與虛擬形式是最理想的出路。她解釋說:「之前大家不得不因時制宜,借助虛擬平台維持業務運作。現在我們都很高興能再次參與實體展,也樂見疫後多個展覽會的出席者及參展商數字持續增長。但是整體而言,業者若能同時善用兩種形式,將可更有效地接觸群眾。」
對紡織業者來說,面對面交流無疑好處甚多,不過業界在運用數碼技術發展業務方面也確實大有進步。例如,總部位於首爾的SwatchOn自稱「服裝及時裝布料界的亞馬遜(Amazon)」,現時其網上平台有500多家布料供應商進駐,售賣逾100,000款產品。該公司在展覽會上推介以數碼分身技術製作的布料樣本,這些數碼樣本包含豐富資訊,比簡單的圖片更勝一籌。
Swatch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Woosuk Will Lee介紹說:「要製作一個近乎完美的數碼樣本,並不是拍攝數張照片,展示布料的表面紋理、圖案及顏色便可,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例如燈光在布料表面反射的情況、布料在燈光下呈現的質感和透明度等。這些都是視覺質感的重要元素。
「第二個要點是物理特性,包括布料的彈性、屈曲的狀態、搖晃時如何垂墜和擺動等。這些資訊來自多項物理實驗,我們會在廠房進行這些程序,計算出布料的各項參數。」
在數碼樣本的幫助下,客戶挑選適用於服裝設計的布料時,可以進行更全面的評估,而非單靠圖片來作決定。Lee闡述使用數碼樣本的好處:「許多時裝品牌都嘗試把3D時裝設計融入整體工作流程中,主要因為這樣有助節省時間和成本。
「現在,每個品牌都可以下載虛擬布料,配合其服裝圖樣進行測試,評估布\布料的晃動情況、垂墜感以及展現的輪廓等。業者選定屬意的面料後,可以通過SwatchOn.com獲取實體樣本。」
儘管製作數碼樣本比普通的平面圖片複雜得多,不過Lee強調, SwatchOn已設立生產線流程以便生成數碼布料樣本,每份樣本的成本只需30至40美元。現在許多著名品牌都對新興技術和時裝課程持開放態度,並希望所聘用的畢業生具備應用3D虛擬設計的相關技能。有見及此,業界普遍認為,數碼分身技術或會對行業的未來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