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ABC日報本(2)月8日以「自2016年迄今西班牙最低基本薪資(SMI)雖大幅成長65%,生產率卻下降3.6%」為題報導,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stitut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 INE)資料顯示,2021年最低基本薪資(salario mínimo interprofesional, SMI)為全國平均基本薪資54.8%。為符合歐盟社會憲章(Carta Social Europea)規範勞工薪資應達全國平均薪資60%水準,西班牙政府日前通過自本(2023)年1月1日起,調漲最低基本薪資至1,080歐元,較2016年的655歐元成長65%,對各產業業者及勞工影響各異。
西班牙中小企業協會(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la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 Cepyme)指出,在西國中小企業飽受疫情、高通膨及工資不斷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整體生產力下降3.6%。此外,由於最低基本薪資調漲,業者須依據員工之不同職務(cargo)及年資(antigüiedad)調增薪資及社會保險金,致人事成本及個人所得稅賦亦將呈級距式上升,對中高階暨資深員工恐將產生「財稅拖累效應(efecto arrastre)」。(註:意即雖有薪資上漲帶來之名目所得增加,卻不足以支應個人稅賦因課稅級距上升所造成之不利結果,間接影響其實質收入)
Cepyme表示,倘以業者聘雇一名本年須調升80歐元的最低基本薪資員工為例,其全年人事支出至少將增加1,485.68歐元,人事成本不斷被推高,不僅影響企業營運,更將波及就業市場機會成本。以2018年為例,當年最低基本薪資調高後,即造成10萬5,000名失業人口,而原預計可創造15萬400個新就業機會,也因營運成本上漲而消失。
Cepyme特別指出,西班牙50個員工以下的中小企業,受最低基本薪資調漲影響最深,蓋因SMI調漲後,最低基本薪資所佔人事成本將高達平均薪資之70.7%(註:西班牙中小企業員工平均薪資為1,517歐元),比「歐盟社會憲章(Carta Social Europea)」60%之目標高出許多,恐將使西班牙企業喪失競爭力。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