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美對俄經濟制裁的影響
發佈日期 2023.04.26
多年來,「經濟制裁」已成為美國應對外國威脅的主流政策之一。和軍事行動相較下,透過實施出口限制、資本管控等手段,華府可藉由較低的成本,削弱對手的競爭實力。伊朗在歷經多年毀滅性的制裁後,終於在2015年和多國達成核協議。伊朗的妥協讓不少西方國家的官員認為,可通過制裁來破壞對手經濟命脈,從而迫使對手做出戰略讓步。在普丁入侵烏克蘭時,美國及其盟友也都對俄國祭出強硬的經濟制裁,希望透過國際壓力來影響莫斯科的決策。然而,歷經一年多的戰火,迄今仍未看到平息的曙光,雙方陷入拉鋸戰的困境,地緣政治的不安也未能消除。《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認為,美國對俄國的制裁行動具有侷限性,難以達到預期的所有目標。華府及盟國應該投入更多資源來捍衛自身的利益和價值觀,而非對經濟戰抱有過多的期望。

華府對俄制裁的影響

在俄烏戰爭的前夕,美國便不斷關注普丁的決策動向。華府在 2021年底開始對俄啟動經濟制裁。起初,白宮官員試圖利用制裁威脅,並加強對基輔的防禦援助;同時,仍對俄國維持外交友善。希望透過剛柔並濟的方式,消除普丁入侵的意圖。然而事與願違,在評估制裁的代價後,俄軍最終仍是越過烏克蘭邊界。

隨後,美國開始削弱俄羅斯的財政儲備和軍事實力,並且和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 G7)對俄國央行和幾家最重要的商業銀行、政治人物,以及該國的軍工業實施全面制裁。此外,西方各國也制定了嚴格的出口管制,截斷俄國獲得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途徑。

初期的效果相當顯著。西方的制裁造成盧布暴跌,俄國被迫將國內利率提高一倍來防止資金外流。此外,出口管制也對該國的軍工業產生影響。莫斯科被迫轉向和伊朗、北韓購買武器。汽車製造等其他工業的生產指標也有下滑現象。但到了2022年底,制裁的效果漸漸趨緩,俄國的GDP在該年僅下降了2%左右,雖然和2021年(增加5%)相比是劇烈下跌,但跌幅並不如西方專家預期的10%那麼嚴重。

《外交事務》認為,俄國能成功抵禦西方制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普丁能夠從自己的戰爭中獲利。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氣和石油輸出國之一,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導致2022年的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這使俄羅斯的石油收入增加約20%。

第二,在戰爭爆發的前幾年,俄國對西方的制裁早有所準備。莫斯科在2018年從美國的金融體系中撤出了儲備,並增加黃金的持有量;同時,也建立國內銀行的轉賬和支付機制,降低金融制裁的影響。在對外貿易上,普丁也加深了和中國大陸、印度以及中東國家的關係,藉此建立新的貿易管道,避免產品出口受到限制。同時,一旦實施制裁,俄國便會採取資本管制和提供企業補助,來減緩公司受到制裁的衝擊。雖然這些措施無法長期維持經濟運轉,但可以緩和西方制裁所產生的近期影響。

第三,美國對俄的制裁力道遠不及對伊朗、北韓等國家般強大。即便將俄國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 munication, SWIFT)體系,仍有數十家俄羅斯銀行和國際金融體系維持聯繫,為未受到制裁的貿易提供金融渠道。西方各國也沒有實施進一步的制裁,來阻止中國大陸與中東國家和俄羅斯進行貿易。如此一來,即便制裁和出口管制能有效削弱俄羅斯的金融資源和工業基礎,但終究無法改變普丁的戰略方針。作為威權國家的元首,最重要的是維持其國內的聲望,而俄國在戰爭中的最後結果更是牽連到普丁的領導權力。《外交事務》就認為制裁應繼續集中在限制普丁維持戰爭的能力,迫使其考慮更嚴厲的國內權衡,而不是以改變俄羅斯為目標。

取自於俄羅斯,用之於烏克蘭

美國國務院的報告顯示,自從2021年1月起,華府已投入超過361億美元用於對烏克蘭的安全援助,以表明拜登總統對烏的堅定承諾。然而,以戰爭的現況而言,俄烏雙方似乎沒有停戰的共識。在這情況下,各國未來能否持續對烏投入援助仍是一項未知數,因此,西方的決策者可以透過制裁來支持更直接的目標。《外交事務》認為,G7可利用俄羅斯被凍結的海外資產和其他資源來支持烏克蘭。同時,也可以將對俄羅斯徵收的關稅作為援助烏克蘭的資金。美國上個月宣布,將對自俄羅斯進口的鋁,提高關稅到200%。一方面,迫使俄國出口商制定更低的價格;另一方面,也鼓勵西方進口商轉向其他供應商採購。

經濟施壓能否改變政策的動向?

經濟制裁的成效會視其施行的對象而異。理論上,假使施行在一般民主國家,效果會較為顯著。因為在民主體制中,影響政策制定的因素非常廣泛,決策者往往需要綜合社會民意、產業利益、政治考量等條件,來擬定政策方針。倘若民主國家受到經濟制裁,勢必會影響該國產業發展,進而延伸到國內就業問題,最終將可能促使決策者不得不做出讓步。

然而,若是對於一個威權且資源豐富的國家實施制裁,短期內成效或許顯著,但因為伴隨著龐大的代價,以致未必能長久維持效果。此外,對於威權國家而言,政策的制定往往都是依照領導人的個人意志。因此,若期待單純透過制裁來影響該國的政策走向,恐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基於各項原因,華府近年來,除了對中國祭出一系列的出口管制外,也不停透過「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和「澳英美聯盟」(AUKUS)來深化軍事聯盟,加強印太地區的安全。

針對擁有資源優勢的專制國家,單憑經濟制裁並不足以撼動該國的政策走向,唯有透過雙管齊下的戰略,建立完整的防禦核心,才能提升威攝的作用。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