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日前公布之最新調查統計,2018年至2020年間,近3%規模超過50名員工之法國企業對其價值鏈進行重組,其中,1.7%的企業選擇生產外移,1.1%回流本土,另有0.1%兼採兩種策略,雙管齊下;過去為提升競爭力而將生產外移至中國大陸的趨勢已大幅降低,更多企業選擇較鄰近地區,如歐洲或印度,尤其涉及高度專業技能之業務。此一轉變與遠距生產線的協調與管理成本增加有關,此外,企業亦須考量物流的便捷化及合理的時差。
一般外移經濟活動主要集中於高技術含量的業務,回流本土者則多屬於低技術類型,可能係反映此前外移業務的回遷現象。法商Le Coq Sportif、Rossignol、Malongo、亞麻紡織Safilin和 照明解決方案Asled等多家知名企業疫後回流曾與國家主權、「法國製造」及再工業化同為熱議話題,惟回流案例的數量仍遠低於外移。
雖然新冠疫情對上述相關趨勢的影響尚未明確,但根據另一項由Capgemini發表之調查指出,企業正逐步傾向提升本土或鄰近國家之生產能力(nearshoring),該報告預測,自今(2024)年至2027年,11國企業將投資3.4萬億美元,相當於其全球總營收的8.7%。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