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 AU)促成之《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the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greement, AfCFTA),於2018年3月21日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由其55個成員國中的44國簽署。至今,除封閉經濟體的厄立垂亞(Eritrea),54國已簽署該協定。根據AfCFTA第23條,在第22份國內批准書交存非洲聯盟委員會(African Union Commission)主席30天後,即於2019年5月30日生效,並於同年7月7日舉行之AfCFTA聯盟大會第12屆特別會議中,決定AfCFTA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然而,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延遲六個月。
AfCFTA連結54個非洲國家,約13億人口,區域內總國內生產毛額約為3.4兆美元,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該協定為商品和服務創造了單一市場,用以深化非洲經濟一體化;但要充分發揮其潛力取決於成員國落實關稅降低、納入貿易便捷化和服務等政策領域,以及調和衛生標準和貿易技術障礙等監管措施。
目前,肯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坦尚尼亞皆已批准該協定,AfCFTA秘書長梅內(Wamkele Mene)表示AfCFTA已經在41國?動,秘書處持續要求13個尚未批准的國家將其作為緊急事項進行批准流程。貿易協定的實施受到原產地規則、關稅清單、服務業承諾以及夥伴國談判等問題的挑戰,因此批准與否對於國內法律和政治而言是一敏感問題。即使如此,談判成果仍需要獲得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批准,在實施上才更具可行性。
AfCFTA在實施上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涵蓋商品和服務貿易自由化及建立關係到成員國權利義務的爭端解決機制,例如,原產地規則的產品權利談判在一年半努力下已達到了87.03%。秘書處表示,在第一階段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成員國已承諾分階段取消非洲大陸97%的貿易商品的進口關稅,並解決作為貿易主要壁壘的非關稅障礙;此外,3%的商品不在關稅減免項目之列,以提供成員國彈性,針對特定敏感性商品在五年內進行調整。第二階段的實施主要視智慧財產權協定的發展情況而定。
在服務部門優先立即開放的有旅遊、運輸、通訊、金融和商業,但成員國可以根據可變幾何(variable geometry)原則來操作,即通過允許區內一組國家在選定領域以不同速度推進合作來加強進程。例如透過現有貿易集團,如東非共同體(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南部非洲開發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西非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選擇開放更多部門。這些關稅同盟都必須準備關稅報價、原產地規則以及商品和服務貿易承諾表,以提交給AfCFTA秘書處進行驗證。
此外,由所有成員國代表組成的爭端解決機構於今(2021)年4月成立,以監測和評估爭端,包括非關稅障礙,並確保成員遵守爭端解決議定書下的談判規則,這被視為經濟營運商進入整個非洲大陸新市場的重要工具。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