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紡織業正面臨減塑議嚴峻挑戰,亟需轉型方向。例如可持續紡織品牌ESCURA艾思創意樂活,已推出100%使用FSC永續森林纖維製衣,取代傳統塑化纖維。臺大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臺大森林系教授柯淳涵表示,發展再生纖維素纖維將成為未來紡織業減塑努力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針對減塑全球風潮,全球非營利組織正在推動更密切的關注和約束,限制紡織業者對聚酯纖維的使用。繼聯合國預計於2024年底制定《全球塑膠公約》,建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目標並實施後;總部位於美國德州的非營利組織《紡織交易所》正研議新的「全球回收標準」,預計2026年施行。它對臺灣紡織供應鏈影響最大的,就是寶特瓶回收紗將來不能再被稱為最環保再生材質,因為它對實際減塑成果的貢獻頗有爭議,還可能被濫用為「漂綠」的手段。這些新規定,勢將驅使業者積極尋找其它替代的永續減塑方案。
臺大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臺大森林系教授柯淳涵表示,「發展再生纖維素纖維將成為未來紡織業減塑努力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他解釋,「再生纖維素纖維(cellulose fiber) 」是藉由一連串製程,改變天然纖維素的物理結構,從而製造出來性能更好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它的原料來源多樣,可以來自富含天然纖維素的植物(如FSC永續森林、竹子等農林產品),也可以從回收舊衣物中再製而來。
柯淳涵還表示,歐洲國家開發FSC永續森林的萊賽爾纖維技術較成熟,早在2000年即獲得歐盟「歐洲環保大賞-可持續發展技術獎」,同時在 FSC永續森林管理利用,以及衣物回收等循環經濟方面都有比較多的探索。
他表示,臺灣有廣大的森林覆蓋以及未利用的農林剩餘物資源,如能善加利用,除了能幫助紡織業減塑轉型,還有機會創造減碳等循環經濟機會。若能及早布局,給予相關供應鏈適當的引導和扶持,將有機會成為臺灣紡織業永續轉型的重要支柱。
【資料來源: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民生領域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