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隨美中競爭呈分邊態勢 犧牲全球成長(下)
發佈日期 2023.11.07
中國大陸與亞非拉美貿易額 首度超越對美歐日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大手筆投資印尼的鎳工廠以供應自家電動車產業;科技大廠騰訊、阿里巴巴也在亞、非、拉美擴張。另有中國大陸業者鎖定拉美、非洲的再生能源項目。

華爾街日報分析最新中國大陸海關數據發現,亞、非、拉美等開發中市場,目前佔中國大陸貿易總額36%,超過中國大陸對美、對歐和對日貿易額的共計33%。也不過在今夏,對美歐日的貿易份額都還沒被超越。

中國大陸與開發中市場的貿易額激增,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大陸業者跑到諸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處「洗產地」,以躲避美國關稅繼續將產品銷美。但中國大陸將智慧手機、汽車、機械等產品價格「白菜化」,是把開發中國家消費者自西方同行手中搶走的關鍵。

中國大陸的長城汽車去年表示,未來10年將在巴西聖保羅州投資19億美元生產油電與純電車;比亞迪則分別於巴西投資6億美元、泰國5億美元。比亞迪是泰國賣最好的電動車廠牌。

中國大陸本土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去年在埃及與泰國開新廠辦,也正在巴西、墨西哥蓋新廠房滿足當地市場;而在中國大陸國內,像元氣森林等本土品牌飲料已能與可口可樂等西方品牌分庭抗禮,華為月前推出的最新Mate 60系列手機也力壓蘋果的新產品。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的資料指出,中國大陸用於工業生產的進口在2005年達到高峰,但隨中企在製成品的零件與工具上逐漸取代西方製造商,目前中國大陸用於工業生產的進口已減少約50%,反觀出口則不斷增長。
 
中西徹底脫鉤不至於 但分大於合

若無軍事衝突,中西方不大可能徹底脫鉤斷鏈。中國大陸低廉的生產成本與龐大消費市場,仍讓許多外商難捨。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集團(BASF SE)到2030年將於中國大陸投資達105億美元,星巴克(Starbucks)、雷夫羅倫(Ralph Lauren)、荷美爾食品(Hormel Foods)也都在中國大陸拓展業務。
儘管面臨政治壓力,與中國大陸有關的企業品牌例如TikTok、Shein等也都仍在美國深耕。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分析顯示,雖然中國大陸銷美的半導體與IT硬體等因美國加徵關稅而大幅減少,但玩具、遊戲和其他未受川普政府時加徵關稅影響的產品,銷往美國的量卻激增。

中方官員表示仍歡迎包含像特斯拉(Tesla)在內的西方投資;美方則形容對中國大陸的政策是「小院高牆」,意思是只會嚴格管制像晶片等敏感領域,敏感領域以外的雙邊貿易與投資仍保持。

今年9月,北京說服巴西、俄羅斯、印度與南非等金磚(Brics)夥伴廣邀更多國家入會後,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選擇不赴20國集團(G20)峰會。
牛津經濟公司(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史雷特(Adam Slater)說:「我們正處於方興未艾的時刻,當前的確存在一些『脫鉤』勢頭,後面還有的瞧。」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