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F擴大規模,有助美國重塑全球供應鏈
發佈日期 2023.01.31
為遏制中國大陸威脅,拜登政府於2022年推出IPEF(印太經濟架構),積極深化與亞洲盟友的鏈結。IPEF目前共有14個成員國,包含東協、印度、日本、南韓、紐西蘭及澳洲等國。其成立之目的,在透過區域經貿合作,對中國大陸形成一道經濟圍牆。如今,IPEF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張,不少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期望加入這個由美國主導的「經濟北約」,希望藉此提升疫後的國內經濟復甦。

受到疫情、俄烏戰爭等黑天鵝事件影響,全球供應鏈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引發一系列的經濟動盪,美國也深陷其中,並飽受通膨所擾。對此,拜登希望在2023年,藉擴大整合區域經貿關係,與印太盟友建立更實質、廣泛的合作,以達到重塑供應鏈的目標。

《美國貿易內情新聞網》(Inside U.S. Trade)引述美國國家安全會議資深總監Nora Todd的說法。Todd認為:「美國期望IPEF未來能變得更加廣泛,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大。這意味著,在談判初期,即確立正確的標準、政策和企圖是至關重要的。」事實上,早在2022年年底,加拿大就提出加入IPEF的意願,白宮亦表示歡迎;同時,孟加拉也對於「供應鏈韌性」和「去碳化」兩項IPEF支柱深感興趣,期望申請加入。

美國副貿易代表Sarah Bianchi表示,目前IPEF的成員數還在「起始階段」,未來會再商討新增成員的流程。此外,日本資深IPEF談判代表Takanari Yamashita認為,對於開發中國家,最期盼的合作莫過於「投資」、「人力資源發展」以及「基礎建設投資」。無論如何,拜登的多邊策略已稍有起色,未來美國會如何透過供應鏈、資訊互享、綠色經濟等機制,來持續加強與區域盟友的合作,仍值得外界關注。

歷經數年的COVID-19影響,導致供應鏈中斷,以及俄烏戰爭造成能源上漲,各國無不重視供應鏈韌性的加固,以及經濟復甦的加快。《日經亞洲》(Nikkei Asia)就指出,IPEF著重三大全球挑戰,包含供應鏈、淨能經濟、公平貿易。
在供應鏈議題上,成員國必須思考,如何使貿易模式多樣化;以及,如何避免特定物料、商品在非常時期出現短缺。此時,對藥品、食物等關鍵物資而言,擁有共享資訊的管道,並確保貨物的順暢流動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淨能的層面上,則需考量如何善用資金與技術來降低碳排,避免溫室效應惡化,造成更極端的氣候變遷;對此,針對綠能的投資,以及提倡永續經營便是有效的解決方式之一。

最後,在公平貿易方面,各國需思考如何建立全球公平經濟的共識,以及確保政府的監督,遏止貪腐行為發生。

美中地緣政治衝突,加上疫情的肆虐,以及能源價格的飆升都為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的挑戰。在這趨勢下,許多企業逐漸撤出中國大陸,或是建立多重生產供應鏈。此舉雖可減少日後斷鏈的衝擊,但也增加不少人力、物料、營運成本。

IPEF未來若成功擴大,可望促進成員國間更多合作。例如技術共享、貿易便利、數位經濟等。透過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投資,在提升該國經濟實力的同時,也降低其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性。臺灣雖未納入IPEF框架內,但華府從2022年開始,便透過「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臺灣深化雙邊經貿關係;也於2023年1月舉行第二回合談判,其重點內容大致與IPEF雷同,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反貪污、中小企業等。

整體而言,美國重建全球經貿秩序的計劃,必須藉由多邊機制的參與來獲取最大的成果。當加拿大、孟加拉等多國均表示加入意願時,顯然拜登的第一步已經成功。接下來華府則必須謹慎思考,如何釋出足夠的誘因、條件,來滿足彼此的期待利益,進而達成更多的合作共識。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