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復甦面對多重挑戰
發佈日期 2022.12.27
英國正受困於一場完美經濟風暴,飽受增長停滯、貨幣貶值和通膨飆升多重夾擊。目前為止,政府推出多項措施,降服這隻多頭經濟怪獸,但似乎事與願違,經濟形勢更加惡劣。

英國經濟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引致,包括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放緩,以及之後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再加上烏克蘭戰爭導致燃料和食品價格飆升。然而,英國國內的政治因素進一步加劇經濟衰退,往後的經濟復甦更加舉步維艱。另一方面,經濟緊縮、英國脫歐,以及前首相卓慧思一度試圖推行減稅政策,導致經濟增長疲弱和投資低迷,窒礙對外貿易,並嚴重損害英國在金融和貨幣市場的地位。

首要任務:對付通膨

抗擊通膨是英國政府的首要任務。今年年初,英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為5.5%,較英倫銀行的目標水平為高,到10月更高達 11.1% ,創下41年新高。通膨率如此高,根本難以壓抑加薪要求,經濟更難復原。

然而,事實證明,英倫銀行以加息為壓抑通膨的主要手段確實引發不少問題。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英倫銀行把基準利率維持在0.5% 左右,但於2022年全年迫於無奈持續加息,目前基準利率為 3%,英國的商業銀行也上調利率至約5至6%,利率升勢看似仍未停止。

加息抗通膨或許適用於對付經濟過熱。不過,英國經濟目前顯然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況。國内生產總值(GDP)在2022年上半年已沒甚起色。現時,高利率抑制了消費需求和增長,導致GDP於今年第三季下跌0.2%,預測在第四季度將再次收縮。屆時,英國將正式陷入衰退。目前,英國是唯一未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的主要西方經濟體,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重新振作。英倫銀行預測,英國GDP將連續兩年負增長,將是英國一個世紀以來時間最長的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升近一倍。

策略失敗:車毀人亡

今年9月,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卓慧思公布緊急減稅預算案,試圖應對經濟衰退,但預算案最終擱淺,凸顯英國政策制訂者面臨的局限性。由於公共財政狀況陷入困境(目前的政府赤字為439億英鎊,相當於GDP的7.2%),加上英鎊匯價疲弱,以及減稅預算案引發市場恐慌,導致政府債券價格飆升,推倒英鎊匯價曾經跌至歷史新低,估計英國因此損失了300億英鎊(2,875億港元)。

大部分預算案措施被迫急轉彎,卓慧思也辭任首相。不過,她的繼任人蘇納克仍要面對辣手問題。英國若要擺脫衰退,或通過降低需求以壓抑通膨,無可避免會造成嚴重經濟後果,當局只好盡量減低衝擊。

英國脫歐的打擊

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是英國政府經濟政策的獨立監督機構,曾經警告歐盟在英國脫歐後設立非關稅壁壘,長遠將降低英國生產力4%,進出口因而減少15%,移民淨流入減少也令勞動力縮減。

那麼, 2023 年的情況會有所改善嗎?按目前形勢預測看似不太樂觀。英倫銀行預測,雖然通膨可能已經見頂,但不太可能在明(2023)年年中前大幅回落。有些評論員預測,通膨要到 2025 年才能回落至英倫銀行的2%目標通膨率,GDP在未來幾個季度依然是負增長,預算責任辦公室預測2023年的GDP將收縮1.4%。與此同時,英國脫歐的政治爭拗未有減退跡象。而且,英國還未簽訂重大貿易協定,難以抵銷對歐盟貿易的損失。

曙光漸現

然而,英國經濟前景並非絕望。當局大幅修改卓慧思提出的大部分減稅措施,已經穩定債券市場。利率或許已經見頂,毋須抽升至令人不安的水平。這些舉措可以穩住房地產市場,投資到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不會如預期般損失慘重。此外,目前英鎊匯價更能反映市場實況,有利英國出口。而且,英國資產相對便宜可以吸引更多外來投資。

英國大選將於 2024 年舉行,目前看來,反對黨工黨有望勝出。上一次工黨勝出大選時的非正式競選口號是「事情只會變得更好」。屆時不論那個政黨勝出,都希望這句口號可以成真。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