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止中國大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強迫勞動貨品進口,美國《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UFLPA)於2021年12月23日生效。近日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貿易辦公室官員海史密斯(AnnMarie Highsmith)於受訪時表示,UFLPA之執法行動已成功促使企業審慎評估或轉移其供應鏈。依據該項法令之要求,自今(2022)年6月21日起,CBP必須根據《1930年關稅法》(the Tariff Act of 1930)第307條,對於開採、生產或製造之一部或全部涉及新疆的產品,或由被列入UFLPA建立之清單所列實體生產的產品採取「可推翻推定」(rebuttable presumption),意即CBP將推定此些產品涉及強迫勞動而禁止其進口,但進口商可依法以「明確且可信的證據」(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提出反駁,證明其產品並未涉及強迫勞動。
自去(2021)年10月1日,即CBP 2022財政年度開始,CBP已因強迫勞動而扣留2000多批貨物,其中包括執行UFLPA而扣留之貨物。相較上一年度因強迫勞動而扣留的1469批貨物,在數量上有所成長。然而,CBP目前並未收到任何來自進口商所提出的證據可採性審查(admissibility reviews)申請。依據UFLPA之規定,進口商可提供相關資料,包括供應鏈中勞工的工資與居住狀況細節等資料,對CBP之推定進行反駁,若CPB批准其反駁,則須向國會提出其做成決定之公開報告。但目前CBP已受理一些進口商所提出的適用性審查(applicability reviews),表示其所進口之貨物與新疆或實體清單不具關聯性。
對於CBP執行UFLPA之策略,進口商批評其應事先提供更多新法律的執行細節給相關業者,並認為執行策略應採納特定產業對於法規執行所提出的意見。根據美國時裝產業協會(US Fash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USFIA)於今年7月針對美國時裝公司所進行之調查,高達95%的受訪者表示預期UFLPA之執行將對其採購造成影響,而其中超過85%的受訪者表示計畫減少進口自中國大陸的棉製服飾產品。依據美國政府執行UFLPA之策略,棉花、番茄,以及多晶矽基礎產品(silicon-based products),例如太陽能板,被列為優先執行產業,此些產業在UFLPA生效前便因為強迫勞動問題,而受到CBP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影響。
針對執行策略所受的批評,海史密斯表示CBP已提供大量的教育訓練以及對國內產業提供支持,包括分析受UFLPA影響的進口產品、告知進口商風險,以及為利益相關者及CBP員工進行教育訓練,以確保法規順利執行。其表示,消除供應鏈當中的強迫勞動是UFLPA執行成功的真實指標,而非僅是將產品扣留在邊境。
海史密斯進一步表示CBP針對UFLPA採取動態調整之執法策略,並依據當前資訊對最高風險的產品採取行動。根據UFLPA規定,CBP將定期對執法策略進行更新,而依據CBP今年6月所發佈的執法策略(UFLPA Strategy),其將每年多次更新實體清單。海史密斯對此表示,實體清單的主要目的是使貿易夥伴停止與清單內所列之實體進行往來,使消除強迫勞動的行動能不僅止於美國國內進口商,還能進一步帶動全球製造商的變革。CBP表示在6月21日前僅是就法規執行的政策與程序進行行動,而目前則是與其他單位就擴大強迫勞動的實體清單進行討論。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