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環境傷害 永續為趨勢 時尚產業推動循環再生
發佈日期 2023.02.22
快時尚品牌已成為民眾日常購衣的選擇,然而,這樣的商業模式卻也成為環境殺手。隨著永續潮流興起,諸多企業積極推廣舊衣回收再生,導入全循環設計,邁向循環再生。

你也許有這樣的經驗,新買的衣服還來不及穿,品牌又出了新款式。中國大陸快時尚龍頭Shein更新速度甚至以「日」來計,一天可上架新品6,000件,更難以置信的是平均價格僅人民幣68元,低廉的價格很難不讓消費者動心。

這是當代服裝產業的特徵,大量且價格低廉的流行服飾任君挑選,加上品牌、通路三不五時的折扣,許多人擁有滿衣櫃的衣服,有些可能還穿不到幾次,就算衣服品質不佳或不太合身,丟了也不痛心,因為現在服飾更像是消耗品。
 
「快取代」模式成環境殺手   快時尚巨頭推動循環舉措

綠色和平曾推估臺灣25至45歲民眾,平均每人擁有75件衣服,但有15件幾乎沒穿過。此年齡區間民眾每年至少丟棄520萬件衣服,等於每分鐘有9.9件衣服被丟進垃圾桶或舊衣回收箱。

「快取代」的商業模式有什麼問題嗎?遠在南美洲的智利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 Desert),超過300公頃的土地堆出一座座「衣服山」,乏人問津的二手衣在烈日下曝曬,外媒形容為「舊衣墳場」。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簡稱UNEP)2018年的統計,每秒相當有一臺垃圾車的衣服被焚燒或倒進掩埋場。

時尚產業儼然成為環境殺手,更別提用水及碳排數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TAD)2020年指出,時裝業每年使用930億立方公尺的水,足夠滿足500萬人用水需求。2020年全球時尚議程組織(Global Fashion Agenda)報告預估,2030年時尚產業碳排放量將升至27億公噸左右。

隨著永續成為主流趨勢,快時尚巨頭推動循環舉措。H&M、Uniqlo都有舊衣回收計畫,依回收衣物狀況變成二手衣物出售或捐贈、降級做成抹布或轉換成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簡稱SRF)來源等。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的H&M門市,還可以租借特定系列的服飾。

舊衣廢布製成R-PET紗  臺灣具優秀技術實力

舊衣回收雖然得以延長衣物使用年限,但並非萬靈丹。以臺灣舊衣回收為例,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舊衣回收再使用率從2016年85%降至2021年64%,因成衣品質下降與外銷舊衣管道減少等。再者,致力循環經濟的艾倫麥克亞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指出,目前製衣通常沒想到回收層面,品牌在挑選材質時可能選擇各種混合材料,但尚缺乏大規模技術拆解各個材質。
在臺灣回收的舊衣如果無法外銷、降級使用,最後還可以化身成SRF。隆順綠能科技把舊衣、廢紡織纖維、廢塑料轉換成SRF。隆順綠能科技透露,幾乎與全臺舊衣回收業者、紡織廠保有合作關係,甚至連UNIQLO都找上門。目前在臺灣,焚化與能源化處理比例已經上升到36%。

現在,廢紡織纖維與舊衣還可以製成再生聚酯(Recycled PET Fabric,簡稱R-PET)。臺灣紡織業者使用消費後寶特瓶製作回收紗的技術十分純熟,但目前消費後寶特瓶回收量已跟不上全球對R-PET紗的需求。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永續驗證組長李若華表示,現在臺灣紡織業需進口消費後寶特瓶磚製造R-PET紗,且也不光紡織業有使用環保再生材質的需求。若日後各產業搶用消費後寶特瓶再生材料,對生產人造纖維的臺灣來說,恐有礙產業未來前景。

為了產業走得更長遠,也因歐美品牌業者要求供應鏈跟進環保永續,遠東、南亞、新光、力鵬、力麗等業者都發展出轉化廢棄布料成R-PET紗的能力。李若華讚賞地表示,臺灣業者還可以把廢布料製成回收酯粒長纖維,其紗線較短纖維紗線強韌、整齊且有光澤,是很好的技術實力。

然而,目前使用廢布舊衣製作R-PET紗比例仍較回收消費後寶特瓶回收紗低,最大問題還是來源不夠穩定。若使用庫存布料、裁切邊角料,成分明確,紡織廠製作上無阻礙,但舊衣則普遍混合多種材質,如何挑出可以回收的材質是一大難題。李若華說,「一定要分選很細,價值才會顯現」。因此,由李若華從中穿針引線串起的紡織跨領域共創實驗室,特地找來業者開發舊衣分選儀,目前已有原型機。

不過就算挑選出來的衣服材質都是聚酯纖維,還有拆扣子的關卡。李若華說,過去服裝設計沒有納入永續概念,因此不會想到選用同一材質的扣子來搭配服裝,而拆除扣子需要人力介入,這也墊高舊衣製成R-PET紗的成本。

李若華評估,隨著未來紡織再生材料需求拉升,舊衣分類挑選的成本可望降低。另一方面,服裝設計教育也導入了永續議題。在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研究所教授永續時尚商業模式,並創立永續時尚推廣平臺picupi挑品的張倞菱表示,現在許多品牌使用再生材料,但這比較像是基本功,品牌與設計師可以投入更多。

在課堂上,張倞菱會問學生為什麼想當設計師,不少學生回答希望展現創意。但她認為這種藝術家情懷、把服裝當成創作的想法,與服裝是工業的現實相悖。如果消費者「不懂得欣賞」,充滿設計的服裝最終只會變成必須處理的庫存。因此,設計時首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衣物才會真的被穿上。

她舉例,零廢棄設計中有一種可拆解設計,可以理解成一衣多穿。透過添加扣子、拉鍊等小巧思,讓消費者可以微幅調整衣物。「其實很多戶外服飾或給小孩、老人的衣服都有這樣的設計,現在只是擴大運用的對象。」另外,零廢棄版型的使用可以大幅減少下腳料的產生。

消費認知逐步提升   有助品牌邁向循環再生

積極推動全循環設計的張倞菱坦言這對品牌來說並不容易。她以picupi挑品推出的「00褲」為例,選用紡織廠的庫存布作為內褲的布料,物流包裝袋則是回收再利用紡織廠的廢棄布。張倞菱說,物流包裝袋希望做成消費者可以日常使用的提袋,但因廢棄布來源不同,必須一個一個車縫,光是成本就將近新臺幣80元。每一個環節堆疊下來,「00褲」成本是一般女性內褲的3倍。

儘管品牌導入全循環設計還需不斷推廣,仍有設計師努力發揮零廢棄的觀念。REHOW如禾永續文創旗下設計師林姿兒,從就讀服裝設計系時期就擅長利用邊角料結合纖維創作,加入如禾之後,更是絞盡腦汁讓舊衣發揮最大用處。像是「Birthdog萌寵生日禮物盒」,利用消費者提供的T-shirt,製作出慶生帽、甜甜圈玩具或蓬裙等超萌產品。由於每件T-shirt不一樣,每次製作都要經過仔細的思量,充分利用T-shirt的每一處,不剩餘又做出絕佳質感產品。

除了品牌端,愈來愈多消費者也開始「有意識的消費」。不過張倞菱及如禾創辦人林怡君都觀察到,消費者縱使有觀念,實際消費行為還跟不上,畢竟注重環保永續的品牌售價通常較高。不過,林怡君並不悲觀,她指出消費改變不是單方面,消費認知仍然很重要,這會推動品牌朝向循環再生。當市場有更多選擇,消費者就能安心購買。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