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總署呼籲東協國家加速能源轉型以因應能源危機
發佈日期 2022.06.06
近年來,東協的能源前景陸續遭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新能源和氣候政策承諾以及近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影響,導致價格上漲且劇烈波動。在這些充滿變數的背景下,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今(2022)年5月發布《2022年東南亞能源展望報告》(Southeast Asia Energy Outlook 2022),從東協各國現行政策探討東協能源部門的發展軌跡。

報告指出,東協國家在當前能源危機中突顯出一個重大弱點,亦即依賴化石燃料滿足不斷增加的能源需求,因此,IEA呼籲東協各國應促進能源轉型與國際融資,以提高能源效率、加速再生能源發電及改用低排放的燃料。尤其東協是世界上高速成長的經濟體之一,各國若能加速朝永續能源轉型,不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化石燃料進口,也將有助公民普遍使用電力和潔淨能源,並且為新興的潔淨能源經濟帶來更多商機。

根據現行政策,到2030年,東協的能源需求將以每年約3%的速度增加,其中四分之三的需求由化石燃料滿足,因此,東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會比2020年增加35%。若不採取更強而有力的政策行動,依據其2020年的石油進口淨值為500億美元,一旦油價持續居高不下,進口金額便會迅速擴大。

東協是全球能源的新興大戶,隨著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東協各國必須努力加速朝永續能源轉型,以獲得國際支持。獲得國際支持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促進創新和開發急需的基礎設施方面,如再生能源發電和電網,以及低排放燃料設施。IEA署長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IEA和東協國家間已經形成強大且富有成效的關係,IEA將會與東協國家共同努力為在地所有公民提供潔淨、負擔得起和安全的能源。

去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26屆締約方大會召開前和會議期間,不少東協國家宣示實現碳中和或減少對燃煤發電依賴等目標。IEA估算,到2030年,能源投資總額須達到每年1,900億美元,才能實現東協氣候目標,而過去2016年至2020年期間,每年僅約為700億美元。此外,東協國家可以明確地承諾將會運用低碳能源以及改善監管和融資架構,以利降低融資成本和吸引私人投資。

IEA報告指出,作為關鍵礦產的主要供應商和潔淨能源產品的製造商,東協將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印尼和菲律賓是全球前二大鎳生產國;印尼和緬甸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錫礦生產國;緬甸佔全球稀土產量的13%;東協提供了世界上6%的鋁土礦。此外,馬來西亞和越南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太陽能光電元件生產國,而泰國是世界第十一大汽車生產國,有望成為電動車的主要製造中心。

建造太陽能電廠和電動車需要使用更多的關鍵礦產,但隨著全球需求增加、供應鏈中斷以及對供應緊縮的擔憂,許多重要的礦物和金屬價格不斷飆升,致使原材料在潔淨能源技術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與日俱增。然而,東協近年來在礦產探勘方面的投資減少,於全球礦產探勘預算的占比降至2012年的一半,因此,東協若想在持續成長的產業中發揮潛能,必須努力扭轉目前局勢。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