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外包是應對新冠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暴露出的脆弱性的策略性措施,然而在增強物流彈性和效率的同時,它也帶來了嚴峻的永續性和環境挑戰。
近岸外包的環境影響與永續性
雖然將生產轉移到更靠近終端市場的中心有助於減少長途運輸的碳足跡,但工業活動的強化引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其中包括:
能源消耗和排放:在墨西哥,工業部門佔總能源消耗的近30%,隨著近岸外包的推動,這一數字可能會大幅增加,此外,鑑於80%以上的電力來自化石燃料,碳排放仍是一項重大挑戰。相較之下,德國的物流業雖然也消耗了約30%的能源,但其營運效率、健全的監管架構和先進的基礎設施有助於減輕部分環境影響。
水資源短缺和過度開發:超過40%的墨西哥人口已經面臨缺水問題。製造業,尤其是紡織、汽車和電子等產業需要大量的水;據估計,紡織業每生產一噸布料最多會消耗200噸水。這種情況在巴希奧地區(El Bajío,指墨西哥中部經濟發展非常活躍的重要地區)等地區更為嚴重,地下水的過度開發威脅著當地社區和生態系統。
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工業擴張導致土地清理和自然棲息地破壞,影響生物多樣性,特別是在新萊昂州(Nuevo León)和克雷塔羅州(Querétaro)等敏感地區,也造成景觀的改變,例如普埃布拉州(Puebla)的阿托亞克河,從自然資源變成了污水渠,凸顯了這些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成本。
社會與監理挑戰—教育與法治
除了對水、空氣和土壤的直接影響之外,近岸外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
教育:各個層面的培訓和能力建設對於實施可持續和技術先進的實踐至關重要。自動化、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採用不僅可以實現產業現代化,而且有助於優化資源利用和減少環境影響。
法治:強而有力的法律架構和明確的法規對於確保遵守環境和勞工標準至關重要。墨西哥近60%的勞動力屬於非正式就業,改善工作條件、保障公平工資和促進工作場所安全至關重要。
疫情對供給策略的影響
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麥肯錫報告顯示,工廠關閉、運輸延誤和材料短缺影響了各行各業的業務,在此背景下,近岸外包成為一項關鍵策略:
降低風險和交貨時間:透過將生產轉移到更靠近市場的地方,公司成功地減少了對冗長的物流流程的依賴,從而優化了時間和成本。
推動數位轉型:製造業數位化技術的加速發展使得抵銷勞動成本差異、提高營運效率成為可能。這種轉變對於幫助汽車和電子等行業重新評估和加強其供應鏈起到了重要作用。
供應商多樣化:在墨西哥,中國大陸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過去5年成長了2.5倍),促使戰略產業實現零件來源多元化,從而增強了其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
近岸外包為北美帶來的經濟效益
近岸外包不僅增強了供應鏈的 安全性和彈性,也提供了巨大的經濟優勢。
降低物流成本:從亞洲長途運輸的費用可占到產品總成本的10%。在靠近美國的墨西哥生產並受益於USMCA等貿易協定,可以大幅降低這些成本。
具競爭力的生產成本:平均而言,墨西哥的生產成本不到中國大陸的一半。這種差異加上庫存和物流方面的節省,可以轉化為15-20%的總成本降低。
改善市場反應:靠近最終消費者進行生產不僅可以縮短交貨時間,還可以實現產品定制,這是時尚和電子等行業的關鍵因素。
刺激當地經濟:遷移業務可以促進策略區域的就業創造和經濟發展,增強競爭力和長期永續性。
墨西哥面臨的具體環境挑戰
儘管近岸外包帶來許多好處,但隨之而來的工業活動增加也加劇了墨西哥面臨的若干環境挑戰:
水資源壓力:用水量高,特別是紡織等密集產業,再加上巴希奧等關鍵地區含水層的過度開發,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來保護和永續管理此資源。
污染和空氣品質問題:蒙特雷等工業城市因製造業排放而面臨空氣品質問題,而工業區廢水處理不足則威脅當地流域的健康。
能源需求增加:由於能源結構嚴重受化石燃料的主導,如果不轉向再生能源,工業成長可能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大幅增加,抵消近岸外包帶來的部分經濟效益。
這現像被視為疫情時代增強北美供應鏈彈性的策略解決方案。然而,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平衡經濟利益與採用永續做法的需要的能力。必須投資教育、強化法治、推行強而有力的環境政策,鼓勵使用再生能源和保護自然資源。
數位轉型,加上對效率和社會責任的關注,可以使近岸外包不僅具有經濟可行性,而且可以成為該地區可持續和公平發展的驅動力。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