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中國大陸正面臨自 2020 年以來最嚴重的新冠疫情,地方政府下令在多個地點停止非必需品的工廠生產,這一決定可能再次對全球服裝產業產生影響。
廣東省最大的製造業中心深圳,已通知所有不涉及基本服務的工廠暫停生產,因為中國大陸將採取新冠病毒清零政策。
adidas、Nike和優衣庫等品牌,均自深圳工廠採購商品。這些品牌目前沒有回應關廠對它們的影響,但Delaware大學時裝與服裝研究副教授Dr. Sheng Lu表示,他“擔心”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對服裝和紡織產業的潛在影響。
目前深圳近 1,700 萬居民處於封鎖措施中,確診病例在 24 小時內增加一倍,3 月 13 日確診近 3,400 例病例。
由於當地政府希望遏制疫情,全市的工作人員皆必須進行核酸檢測。
當地政府的一份聲明中揭示:「水、電、燃油、燃氣、通訊、環衛、糧油、肉類、蔬菜供應等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運行的公共服務企業,以及在香港的供應企業除外,所有企業都將在家辦公,暫停生產經營活動。」
3 月 14 日至 20 日,所有其他非必要業務、場所和商店皆將關閉,城市的公共汽車和地鐵將暫停運行,並將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在其他地方,吉林市已部分封鎖,延吉已全面封鎖。
儘管許多採購主管指出,在 COVID-19 的劇變及關稅上升(尤其是對美國品牌)的影響下,他們希望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但中國大陸仍然是服裝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美國服裝市場佔有最大份額,越南在 2021 年以 14.84% 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Dr.Lu說:「我們最近在中國大陸看到更頻繁和廣泛的與 COVID 相關的封鎖和停產。深圳不會是最後一個停止運營的城市,更大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什麼時候。企業討厭不確定性,特別是,時尚服裝是一種季節性產品,這意味著即使是短期的生產或運輸延遲,也可能對整個供應鏈產生重大的財務影響。」
「總體而言,中國大陸作為西方時尚品牌和零售商服裝採購基地的未來前途,仍將是今年的熱門話題。」
根據媒體發布的供應鏈脆弱性指數,中國大陸被評為擁有世界上最自給自足的服裝和紡織品供應鏈。
根據 Comtrade 數據,2020 年中國大陸進口價值 210.5 億美元的紡織原材料,同時出口 706.1 億美元,貿易順差為 495.5 億美元。成衣方面,中國大陸出口2,383.3億美元,進口156.6億美元,2020年商品順差2226.7億美元。
幾十年來,中國大陸一直是服裝採購的首選之地。該國較低的服裝單位成本和高技能勞動力,以及垂直整合的供應鏈使其幾乎無與倫比。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是包括棉花在內的紡織品的主要供應國,佔世界棉花產量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