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多年來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不過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疲軟等因素,雙邊貿易額有下滑趨勢,因此美國今年可望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德國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十分密切,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統計,2022年雙邊貿易額為2,979億歐元(約合新臺幣10兆元)。自2016年以來,中國大陸連續7年蟬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不過,據官方機構「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ermany Trade & Invest)發布的報告,初估2023年德中貿易額為2,540億歐元(約合新臺幣8兆6,000億元),較前一年大幅下滑15.2%,相較之下對美貿易額增加1.1%,僅比對中貿易額少18億歐元。
由於美國在11月總統大選前,內需可望持續擴大,增加對德國產品的需求;反之,根據中國大陸德國商會(AHK China)調查,在中國大陸經營的德商對景氣展望保守,因此報告預測「只要趨勢不變,美國今年可望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報告撰寫人維克連科(Katharina Viklenko)表示,對中貿易額下滑的主因是中國大陸經濟疲軟,背後因素包括房地產危機、對美關係等地緣政治風險及工業投資放緩。
此外,德商調整經營策略,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採購,或改在中國大陸生產,滿足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也影響德中貿易。
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是德國的第4大出口市場,不過重要性正逐漸下降,尤其在汽車、化學品和藥品領域,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額大幅下滑。
德國車在中國大陸不再受歡迎,與中國大陸汽車工業擴張有關,去年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取代福斯(Volkswagen,在中國大陸稱大眾),成為銷售量冠軍的汽車品牌。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