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與設計學院合作 將永續導入時尚
發佈日期 2022.09.08
環保署與實踐、輔大及樹德科大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永續觀念導入教育,結合衣物鑑定分選技術,盼打造「從衣服到衣服」循環,達成「設計生產、回收分選、循環再製」。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舉辦「舊衣循環推動 引領永續潮流」記者會。與實踐大學、輔仁大學以及樹德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學校將開設服裝環保化設計系列課程,透過環保化設計指引,辦理或參與國內外服裝環保化設計競賽及展演等活動,將環保概念扎根校園、融入教育,進而深化整體紡織品產業的永續環保。

環保署主任秘書葉俊宏表示,臺灣的紡織技術在國際間是第一流,如世界盃足球的球衣是由保特瓶回收再製,未來希望從設計納入永續觀念,設計單一材質的舊衣,可以回到化學廠、變成衣服的原料,從衣服變衣服,不會浪費資源;也是2050淨零重要的路徑。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院院長許鳳玉表示,現在設計系的課程中已經納入用碳足跡的計算,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如何去調整設計思維和永續的概念;服裝環保化設計指引預計今年9月也會導入課程;也會透過社區活動讓消費者了解,打開衣櫃後怎麼選擇、購買,也讓民眾成為有意識的消費者。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組長李若華指出,由國內團體研發、打造出衣物材質鑑定分選機,現在算是一台示範機,但希望在團隊推動下可以變成商業化的機型,讓更多回收商、紡織產業可以運用,可分選出聚酯和尼龍進行再製;希望用經濟手段創造舊衣回收轉型,解決產業的困難。

久泰資源回收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基正告訴中央社記者,近幾年亞洲、非洲對於舊衣的需求愈來愈少、愈來愈挑,中國大陸甚至從需求國變成出產國,因此他一直希望能找到舊衣的新出路;透過這個計畫才能讓舊衣真正的進入循環,而不是變成抹布、或是燃料燒掉。

環保署統計,110年舊衣回收量7.6萬公噸,再使用占64%,焚化或燃料化占36%。透過光譜儀分析廢紡織材質可鑑別聚酯、棉及尼龍等纖維材料,並藉由自動化分選設備,每小時可鑑別1,000件以上舊衣,鑑別平均精準度達到99.2%,分選後廢舊衣結合化纖大廠利用化學法及機械法回收舊衣聚酯原料再生纖維,製成可重覆循環再生的環保循環衣。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