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時尚:再生面料與升級再造(下)
發佈日期 2022.06.14
港企研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轉廢為材

時尚潮流變幻莫測,數以噸計棄置衣物及紡織廢料是否可以有新出路?龍達紡織(Novetex)銷售及市場總監威芹斯指出,目前香港在解決紡織廢料的方法主要是運到發展中國家,或是直接送到本地的堆填區處置。她引述環境保護署數據,每天有多達343噸紡織廢料被送往堆填區。為此,龍達與研發合作夥伴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共同開發了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並於2019年在香港大埔廠房全面投入運作,旨在為紡織廢料和廢舊紡織品帶來第二生命。
 
「The Billie System」旨在把紡織廢料及廢舊紡織品轉化成高質量的循環再造
纖維,為紡織廢料和廢舊紡織品帶來第二生命
 
「該系統結合現有技術及嶄新科技,把紡織廢料及廢舊紡織品轉化成高質量的循環再造纖維,加入其他原材料後,可以生產出獨特的再生紗線。The Billie System與其他機械回收系統不同,除了人手裁布和去除如鈕釦、拉鏈和鈒骨位等硬物外,會自動把廢舊衣物及棄置布料分色,再以機器把布料剪碎及梳成纖維塊,經兩重紫外光消毒後,再拉成纖維條,最後拉捲成粗紗,加工後就可重新成為製衣原料。

更重要的是該系統憑着不耗水、不排水以及不釋放有毒化學物的「三不特質」,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及香港綠色創新獎,就連當中唯一會使用到的化學物質,即用來為紡織廢料及廢舊紡織品消毒的臭氧,也是由系統從空氣中抽取氧氣並加壓換成的,最終亦會分解為氧氣釋回大氣當中。我們期望把The Billie System的循環再造概念推廣到紡織及製衣業以外的不同行業,協助更多企業把棄置衣料升級再造成新產品,把握可持續發展機遇。」

龍達屹立香港毛紡界逾40年,總部設於香港,並在珠海開設廠房,為全球多個時尚品牌提供各類紡織用的優質紗線。早年看準可持續採購和生產的商機,研發和生產多款環保紗線,贏得國際品牌垂青。威芹斯指出,「疫情期間,公眾以至企業的環保意識也大大提高,例如全球已有最少127個主要時裝品承諾於2025年前全面採用可持續棉花製作衣物。隨着可持續發展獲廣泛認同,市場對環保紗線的需求更大,甚具發展潛力。」

粵港澳大灣區環保政策打開綠色大門

威芹斯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系列ESG政策,正為業界迎來新一輪的綠色發展機遇,例如區內積極推動綠色消費意識、鼓勵業界使用綠色纖維、促進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等,逐步提高內地紡織品回收率至25%,這都有助香港與內地回收再生產業的接軌,促進協同效應,「鑑於內地服裝業及服務業(如餐飲及酒店業等)對紡織品的龐大需求,以及高端時尚品牌因庫存過剩而產生的大量衣物,我們會與有意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大灣區企業接洽,鼓勵他們把適合回收到的纖維條子送往我們位於珠海的廠房,製成再生紗線,再製作成新的員工制服,以至環保服裝在市場出售。」
 
The Billie System的循環再造概念適用於紡織及製衣業以外的不同行業
 
從企業對企業(B2B)的角度出發,威芹斯相信,ESG經已成為建立企業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所有企業都不能在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上袖手旁觀,而環保再生紗線正好可以滿足企業持續發展所需。至於在企業對消費者(B2C)層面來說,隨着全球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時尚的認識和需求顯著增加,業界應把握箇中商機,「我們希望可以透過與不同品牌的合作,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並逐步提高消費者的ESG意識,只有一起改變消費模式才可以真正地減少時尚浪費及其對環境的深遠影響。」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