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中國大陸及俄羅斯等國家數位威權主義的崛起,美國與澳洲、丹麥、挪威於本月(2021年12月)10日發表「出口管制與人權倡議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n the Export Controls and Human Rights Initiative)。聲明中表示將與加拿大、法國、荷蘭以及英國等夥伴,共同對於關鍵及新興技術出口政策進行調整,並制定自願的書面行為準則將人權標準納入出口許可標準,藉此預防威權國家藉由軟體及其他先進科技侵害人權。
聲明中表示,科技在全球經濟成長、推動民主自由價值及知識的傳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科技也使得威權國家,得以使用先進的監控工具及其他科技技術,於境內及境外追蹤異議人士、律師及媒體工作者,並壓制反對言論、操控輿論。此議題被放入由美國主導的民主峰會(the Summit for Democracy)的議程中。該會議於今(2021)年12月9日以視訊方式展開,共有超過100國參與會議,共同討論如何加強法律架構與其他政策措施,以對抗威權體制並捍衛民主價值。
美國此次想藉由協調其他國家共同執行出口管制,以擴大圍堵威權國家獲取重要科技技術的管道。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署長鮑爾(Samantha Power)表示,美國在2022年將展開一系列新措施,以協助設立全球性的科技與人權規範。這些措施包括美國將每年投入2,000萬美元,使USAID得以擴展數位民主工作,包括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確立開源技術產品的準則,並與加拿大和丹麥共同提出方案,以解釋如何在符合人權及法治的原則下使用監控工具。另外,鮑爾也表示,美國也將提供375萬美元,贊助建立一套肯定民主價值的技術,例如保護隱私的人工智慧,並額外創設研發反審查技術的資金。
2021年7月,美國政府把協助中國大陸政府對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進行人權迫害的企業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此舉限制相關企業取得美國的技術。之前於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期,美國已將人權、民主價值納入商業活動的考量,川普任內美國大幅強化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包括對中興、華為等中國大陸科技企業實施出口管制,以防止中國大陸獲取先進半導體晶片、量子電腦、以及人工智慧等可能增加中國大陸軍事優勢或強化監控的敏感技術。然而,這些措施被批評為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儘管美國的企業不再出口特定產品至中國大陸,但其於日本、歐洲或其他地區的競爭對手仍在銷售這些產品。並且,美國的措施,反而促成部分高科技企業將研發資金移轉至美國以外的地區,以確保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豐厚利潤。
為應對使用科技進行人權侵害的行為,今(2021)年11月,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新增包括俄羅斯及新加坡的資安業者Positive Technologies和Computer Security Initiative Consultancy Pte Ltd,以及備受爭議的以色列NSO Group。此些企業進行了包括提供竊取資訊的網路工具,以及監控異議人士及記者的手機間諜軟體等違害安全與隱私的行為。
拜登(Joe Biden)政府透過今(2021年)年與歐盟所建立的貿易與技術理事會(the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試圖加快與歐洲就關鍵技術出口管制的討論。然而,由於歐盟沒有統一制定成員國出口管制法規的法律權限,限制與否仍由歐盟各成員國自行決定。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