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製造業測驗點終止連五跌,台經院:232調查風險有限
發佈日期 2025.08.29
台經院8月25日公布7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終止連五跌,轉為上揚。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明,主要是關稅、匯率及中國內捲等利空淡化,廠商恢復信心所致,而外界關注的232半導體關稅,由於美國仍需要臺灣半導體能量,「232風險不大」。

台經院於8月25日公布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7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6.80點,月增1.17點,結束先前連五個月下滑,轉為上揚。孫明德表示,上半年製造業廠商深受美國關稅政策、匯率波動以及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壓力所苦,如今關稅陸續明朗,不確定性淡化,匯率回穩,中國大陸內捲解除,皆有助於提振廠商信心。

外界關注美國232調查尚未出爐,先前川普揚言半導體關稅100%,後面又說,後期稅率提高,「可能從原先的100%一口氣拉高至300%」,是否衝擊臺灣高科技產業。孫明德解釋,今(2025)年美國幾家科技公司已經投資3,500億美元,三年內更投資AI基礎建設共計3兆美元,若課徵半導體關稅100%,經濟學人估算美國企業成本高1兆美元。

孫明德指出,Google、亞馬遜或許能支撐,但中小企業將全軍覆沒;AI資料中心是美國服務輸出的關鍵,如果美國真的課徵半導體關稅100%,勢必重傷AI以及自身基礎建設,連帶影響服務輸出,也因此,他認為232半導體關稅對臺灣風險不大,因美國要用臺灣硬體做自己的軟體生意。

台經院院長張建一提醒,現在AI是「實打實的投資」,但未來仍須留意泡沫風險。

孫明德補充,1980年出現個人電腦,真正普及是1990年代;1990年代就有網路,真正普及是2000年後;2000年代有智慧手機,真正普及是2010年後。每次的科技創新到商業化普及,有時間落差,AI還在初期投資、燒錢階段,沒有真正產生效益,「現在靠願力,而非生產力」,過陣子後,要小心泡沫化風險。

孫明德指今年美國、臺灣經濟成長都靠AI,雖然撐起亮眼經濟表現,也導致臺美貿易摩擦持續,後續必須留意川普的組合拳,不只關稅,還有匯率等招式,而且這不單只是一場戰爭,更是場持久戰。

服務業方面,7月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7.80點,略減0.33點,因跌幅有限,研判服務業對景氣看法持平。7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3.79點,下降0.96點,結束先前短暫一個月的上揚,再度下跌。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政府打炒房及信用管制政策,預售市場成交量大減,但房市供給量仍處於高位,這對住宅市場的供需形成壓力,且半年內大環境展望仍充滿變數,也間接抑制買氣。

劉佩真認為,除非央行鬆綁貨幣政策或房市管制措施,否則房市應延續偏冷氛圍。
 
 
【資料來源:TechNews科技新報】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