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經濟革命下的歐洲:經濟復興的領頭羊
發佈日期 2023.09.12
歐盟市場最初的核心目標,是以共同政策和單一市場的建立以及歐元的引進,加深其一體化的進程,在公平競爭基礎下,讓商品、服務、資本和人員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透過單一貨幣的採用,維持會員國國內流動性與匯率穩定,以提高歐盟在國際經濟之地位。

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美中貿易帶來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影響,促使歐盟成員國的團結,從單一區域經濟體轉變成訴求區域安全的行動聯盟,使其在地緣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政策的制訂對國際規範發展亦有重大影響。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表示,經濟如今已成為地緣政治競爭下的戰場,產業政策的訂定也成各國相互攻擊的武器,對此,歐盟針對經濟、戰略安全和經濟外交等領域,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期望在綠色能源、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等面向,與其他國家合作,從而應對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

《外交事務》提到,隨著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逐漸朝向去中心化、多元化、區域化及短鏈化方向發展,歐盟有感於在關鍵技術與特定領域落後於全球,因此為了降低自身產業的脆弱性,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強化產業戰略自主性,開放性戰略自主(Open Strategic Autonomy, OSA)的概念應運而生。

2020年5月27日,歐盟為因應新冠疫情衝擊提出的歐洲復甦計畫「下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將 OSA的概念納入,強調歐盟將持續以開放公平的貿易模式,減少對他國依賴,在塑造新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同時,發展互利的雙邊關係,以保護歐盟受到不公平的傷害,從而強化自身供應安全,提升對未來危機的韌性。

在經濟相互依存日益武器化的時代下,為了懲罰任何利用經濟制裁對歐盟成員國進行施壓的國家,以抑制因地緣政治崛起而產生的經濟脅迫,歐盟與各成員國在經濟安全戰略反制措施的建立達成共識。此外,為了克服來自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經濟挑戰與風險,歐盟執委會於今年發布了一項經濟安全戰略,其內容主要聚焦供應鏈和關鍵基礎設施面臨的風險,在對抗經濟脅迫和尖端技術外洩時,除管控外來投資和關鍵產品出口,也將審查歐洲企業對外投資案。

以美國為例,該國已逐漸改變其總體貿易政策目標,從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中接觸中國大陸,到打破美國對中國大陸經濟依賴不過。《外交事務》則表示,要完全消除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繫十分困難,畢竟中國大陸為其重要貿易夥伴之一。事實上,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在經濟增長上,很大程度上需依賴中國大陸,中歐和東歐的許多國家與中國大陸也有緊密的商業和投資關係。中國大陸於今年8月起對鎵和鍺這兩種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即便現階段對歐洲製造業影響不大,然而該原材料生產不易且要找到其他供應國替代是極其困難,因此中長期來看,中國大陸此舉對於全球供應鏈和歐盟產業將有一定的影響。

《彭博社》(Bloomberg)認為,在這場經濟全球變革下,各國政府若繼續撕裂通過幾十年談判達成的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又無其他措施取代,將可能造成以鄰為壑的局勢。

面對這樣的變革,歐盟及其成員國發動各項政策與決定,以抵制中國大陸或其他第三國地緣政治的崛起,然而這樣的反制戰略是否能夠協助歐洲經濟體做好萬全準備呢? 這場革命的成敗仍然懸而未決,但事實證明,歐盟經濟體的變革對跨大西洋關係(Transatlantic relations)和國際經濟事務產生了重大影響,該經濟體之創新和重塑之力道不容小覷。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