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前進越南,還有10年好光景?(上)
發佈日期 2024.11.22
臺商前進越南,還有十年好光景?早期,臺商看中人力、土地便宜;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則是為了分散風險。如今,越南投資進入3.0,研發與自動化能量爆發,最先進的系統、最新的技術,在這裡都看得到。連輝達(NVIDIA)都擴大越南布局,攜手越南科技龍頭廠設立AI工廠。

10月的越南河內,陽光並不熾烈,甚至在溫暖中透著一絲涼意,不若位處南方、較為熱鬧擁擠的胡志明市那般炎熱。

河內身為越南首都,是政治中心所在,卻似乎不是基礎設施的首善之區,從機場到市區,路上竟不時顛簸。同時,映入眼簾的景象卻頗為美好,有一望無際的稻田,還能看到老牛悠閒吃草。等到進入市區,又是另一番生猛景象:看似雜亂的摩托車大軍,卻總能找到各自的方向;人若不與車爭道,就過不了馬路……。

河內彷彿是具體而微的越南,亂中有序地呈現一派盎然生機。對外資來說,這也是一片機會之地。

例如,越南第三高大樓、最時髦的新地標,就是由韓國樂天集團投資的樂天大樓。不只樂天,韓國的LG、三星及不少集團,近年積極投資越南,至2023年,三星已在越南投資超過220億美元。

數據驚豔,第三季GDP 7.4%

的確,在這裡,隨處可見韓流勢力,而韓國至今累積投資越南金額已來到882.9億美元,成為最大外資投資國。

事實上,越南自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能從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經濟迅速翻轉,很大的成長動能就是外資投入。

這股風潮至今未歇,外資仍持續前進越南,除了原本扎根甚深的傳統產業持續拓點,電子業也大舉進入。就連輝達(NVIDIA)都擴大越南布局,攜手越南科技龍頭廠,設立兩億美元的AI工廠。

越南今(2024)年前三季外資直接投資(FDI),實現資金規模達到173.4億美元、年增8.9%,已註冊資金規模年成長率更激增11.6%、高達247.8億美元。其中,包括南韓三星電子持續投資18億美元、美國半導體封測大廠Amkor,還有中國大陸電子零組件大廠Goertek、立訊精密等,都是北寧省的重點項目。

其實,越南北部今年9月才剛遭受超級強颱肆虐,在電力無法供應下,不但導致工廠生產中斷,大雨及洪水也讓供應鏈與產線一度大亂。也因此,越南製造業9月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8月的52.4大舉滑落至47.3,越南政府估計,期間財損達33億美元。

不過,越南剛出爐的經濟數據,再度令人驚豔。第三季GDP 7.4%、創下兩年來最強勁的經濟成長,越南政府表示將力拚第四季經濟成長達7.6~8%,並維持2024年成長7%的目標不變。箇中關鍵,除了外國持續投資,還有出口與工業生產強勁。

根據統計,越南今年前九個月,出口年增15.4%、達到2996.3億美元,貿易順差207.9億美元。在全球經濟還深陷是否衰退的疑雲中,越南率先繳出亮眼成績單。

另外,站在越南街頭,放眼望去,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數不清的摩托車,大概就是「年輕人」了。

根據越南統計局(GSO)的資料,2023年,越南人口已經達1億30萬人,其中14歲以下人口占了25%,15至64歲人口占了68%,65歲及以上人口僅占約8%,可以看出越南勞動力如此強勁的後盾。

當然,越南發展至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最為人知的,就是基礎設施進展緩慢,高速公路的顛簸就是一個例子。

日盛越南機會基金研究投資團隊指出,越南政府長期以來,將基礎建設做為經濟主要成長動力之一,規劃2021~2030年大基建計畫,預計斥資約750億美元,涵蓋道路、鐵路、港口及機場等重點項目。「不過,今年預算支出目標雖高,但完成率平均不到兩成,代表公共投資仍需要進一步強化。」
 
 
傳統產業轉而開發處女地

臺商投資越南,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年因看中人力、土地便宜,而揮軍南進;第二階段,是因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而加速分散風險;現在則進入第三階段,在越南這個生產基地,目前仍以傳統產業為大宗的臺商,如成衣、製鞋等,正式啟動3.0。

與前兩階段不同的是,因為電子業大舉南進,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開始面臨招工不易、薪資上漲,只好及早規劃,往「處女地」拓點、擴廠。這是臺商投資越南3.0的第一個趨勢。

越南人口僅次於印尼、菲律賓,是東南亞第三大國,平均年齡低,人力素質也較鄰近東南亞國家為佳,學習力強,且有勤奮的特質;因此,勞工成本相對於其他東南亞國家低廉。

越南每年新投入勞動市場者眾多,但外商近年來積極投資、大量雇用員工,在南部地區,如胡志明市、平陽省等,以及北部地區,如海防市、北寧省等,都出現勞工短缺情形。

距離河內約兩個多小時車程的寧平,稻田中豎立起一座壯觀醒目的白色工廠,這是發跡於臺中大雅、現為New Balance前三大代工廠的中傑集團。

中傑的主要基地在中國大陸,一年產量4,000萬雙鞋,就有近半在越南製造。不同於早期進入越南的傳統產業大多數集中在南越,中傑在十年前選擇落腳北越;南越已經太擁擠,當然是其中一個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越南特殊的狹長地理環境,南北來往至少得花一天時間,但北越距離中傑的中國大陸廠只有一牆之隔,廣西過一個海關就到北越,在北越設廠,是快速反應下的必然選擇。只是在中美貿易戰催化下,近年來許多大型電子業陸續進入北越投資,北越已形成重要的電子產業聚落。

只要電子業一進來,必定帶動薪資上漲,傳統產業也會面臨招工不易的問題。對動輒上萬人的製鞋業來說,絕對是個硬傷。中傑也早就做好準備,往處女地宣光、北走,甚至是進入北的第一個外資。中傑董事長劉安哲透露,「宣光廠大概花了一年時間就有6,000多人,招工很順利。」
 
 
同樣出身臺中、位於南越的來億集團,是知名品牌愛迪達、HOKA代工廠,早在1990年,就落腳南越胡志明市。董事長鐘德禮回憶,「剛到越南時,還是一手撥蒼蠅,一手吃飯。」而來億早在2003年就往越南的南部走,在下六省之一的永隆省投資設廠,如今是來億最大工廠。總經理林昌永說,當時就想到未來因應產能,會需要更多人力,一個廠動輒兩萬人,未開發地區供應充足與便宜的人力,也成了堅實的後盾。

與傳統產業密切合作的老字號集團南寶樹脂,身為供應鏈一環,必須就近設廠、貼近客戶,並派員進駐,也對越南有深刻觀察。

「基本上,目前國際品牌製鞋代工業,越南還是占了全球五成以上。」南寶營運管理總處總經理方怡仁表示,越南版圖很大,越南政府也希望臺商幫忙開發較偏遠的區域,例如,北越的北邊、南越的更南邊,或是往中部走。重點是,這些區域有傳統產業需要的大量人力,薪資水準也偏低,像胡志明市的人可能都不夠用了。
 
 
【資料來源:紡織產業推動計畫】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