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近日提出對供應鏈法等環保法案的重大修改建議,可能會推遲供應鏈法的實施時間,並大幅削弱法案效力。歐盟供應鏈法旨在保護人類與環境,但許多企業認為該法案過於繁瑣且造成負擔。
現在歐盟執委會希望給予企業更多時間,並免除大部分公司的法律責任。根據新提案,僅員工逾 1,000 人的企業才有義務報告其對環境、人權的影響,約4萬家員工超過250人的公司(原計劃受影響企業的80%)將不再適用。不過,這些修改尚須獲得歐洲議會及歐盟各成員國的批准同意。
供應鏈法案的目標,係要求企業對供應鏈中的環境影響與人權問題承擔責任,以確保其在國外生產的產品(含中間品)及原物料未涉及不當勞動條件或破壞環境之行為,否則將面臨罰款賠償。該法案亦要求企業提交詳細報告,以證明其在改善供應鏈中的勞工條件及環境影響方面所做的努力。
然而,天主教發展援助機構Misereor批評,歐盟對供應鏈法的修改建議,將使得製衣工人、可可採摘工人以及當地社區等最脆弱群體的利益受到損害。人權組織Oxfam亦對此表示失望,認為此舉將削弱歐盟在人權與環境保護方面的承諾。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