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民間呼籲政府禁用永久化學物質PFAS
即使比利時已停止於境內生產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每年仍進口並使用超過8,000噸此類「永久性化學物質」,對環境及公眾健康構成持續威脅,促使公民團體與產業界間展開激烈爭論。
環保與健康團體力促全國禁令
調查顯示,PFAS已遍佈比利時水道,全歐洲更有超過2萬3,000處污染點。鑑於PFAS對環境之持久污染及對人體健康危害,由比利時5大醫療保險機構及眾多環保團體組成之聯盟,於2025年9月初向政府提交近3萬人連署書,敦促比利時政府仿效法國與丹麥,制定國家級PFAS淘汰計畫,而非被動等待歐盟決策。比利時基督教互助保險社(CM)指出,PFAS與荷爾蒙干擾、癌症風險及免疫力下降等問題相關,採取預防措施刻不容緩。
業界憂心安全標準與尋求替代品不易
然而,產業界認為立即禁用PFAS窒礙難行。紡織公司Sioen Industries表示,在生產符合現行安全標準之消防衣等高度專業防護裝備時,PFAS目前仍是不可或缺之材料。該公司雖亦提供不含PFAS之產品,然其安全防護等級無法與前者比擬。儘管如此,業界已意識到禁令勢在必行,並已著手尋找替代方案。
禁令須有過渡期與誘因
環保團體認為,許多應用領域已有PFAS替代品;對於尚無替代方案之關鍵領域(如特定醫療器材),應透過立法設定明確退場期限與合理過渡期(例如12年)。美好環境聯盟代表Inès Martin強調,具時效性之禁令將提供強烈誘因,迫使產業界真正投入資源研發替代品。若缺乏此壓力,產業界將安於現狀,使環境與公眾健康持續暴露於不可承受之風險中。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