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費者優先使用手機
如今,我們當中有許多是透過手機與朋友家人保持聯繫,獲取最新的購物消息,並享受來自社群媒體、影音串流、播客,還是其他管道提供的娛樂。
根據Business Insider表示,2021年人們透過手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瀏覽媒體上,平均每天花190分鐘在智慧手機上。自2014年以來,2020年是智慧手機使用時間成長最快速的一年,預計使用時間將繼續增加,至2023年可達205分鐘。
即便如此,受訪者當被問及線上瀏覽產品時,最常使用哪種設備,毫無疑問,手機是第一選項,高達65%。個人電腦23%位居第二,平板電腦8%緊隨其後
。
訪題(四) 您最常使用哪種設備作線上瀏覽?
在24小時運行的現今數位世界中,企業不再忽視客戶的手機體驗。手機廣告正在興起,手機成為今年最常用的展示廣告工具之一。
四、第一方資料將成為個人化服務的關鍵
自從Apple (Safari)、Mozilla(Firefox)和Google宣布不再支持第三方cookie以來,廣告商一直在討論新的替代方案,有助繼續向目標受眾傳遞個性化訊息。
消費者擔心個人隱私外洩風險,但他們仍期望接收個人化服務。因此,品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與客戶建立直接關係,並收集第一手資訊,而不是依賴中間商提供。
作為收集相關數據的方法,專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例如:要求客戶參與調查或採訪、訂閱公司的電子報,或者透過網站的彈跳式視窗,回答一些關於消費者的偏好問題。
此次的訪查,我們詢問受訪者,是否願意將其個人資料直接提供給企業,以替代同意第三方cookie的追蹤。雖然此問題幾乎均分了選項,但仍表示有相當大比例的受訪者(48%)願意如此做。
訪題(五) 為增加個人化體驗,您是否願意將個人資料直接提供給企業,以替代第三方cookie的追踪?
五、社群媒體驅動消費動機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找產品。近年來,隨著媒體消費的急劇增加,消費者在瀏覽社群媒體資訊流時,極可能參與“被動購物”的模式中。因此,與2020年相比,2021年社群媒體購物量增加36%。
其調查證實,人們確實會根據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進行購買。當被問及此問題時,有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三個月已如此做了。
訪題(六) 過去三個月,您是否購買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東西?
由於Facebook、Instagram和TikTok等平台每月擁有數十億有效用戶,品牌不應忽視社群媒體廣大的曝光機會。
每一個平台皆有自己的優勢。例如,Instagram和Pinterest讓您有機會,以視覺吸引方式來展示產品,而TikTok則非常適合觸及年齡層較低的群體。確保找到合適您公司的業務推廣方式,並專注於上。
請注意,社群媒體的廣告效益仍有。事實上,過去三個月,28%的受訪者購買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商品,都是看到推廣貼文(sponsored post)廣告後才購買的。
訪題(七) 何者讓您對產品感到興趣? 請最多選二項:
六、自網紅(Influencer)轉向創作者(Creator)的行銷模式
除了廣告之外,內容創作者是驅動社群媒體產品興趣的另一大力量。大多數的受訪者是根據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進而購買,有將近29%的受訪者,是在其資訊流上看到產品的推廣貼文或推廣影片後,因而對產品產生了興趣。
創作者行銷一個絕佳的例子出現在Nathan Apodaca的案例,在TikTok亦稱為420doggface208。2020年,出現一段他自己玩滑板、對嘴Fleetwood Mac的“夢想”歌曲,以及喝Ocean Spray 蔓越莓汁的影片,這部影片在網上瘋傳,且出乎意料地推動Ocean Spray品牌的銷售。
當產品銷售激增,讓其他TikToker抖音客尋求重新製作病毒式影片,且在媒體一直推播下,影片的曝光讓Ocean Spray品牌知名度一夕爆漲。Ocean Spray公司為感謝Apodaca,則送給他一輛裝滿蔓越莓果汁的紅色Nissan小貨車。
自Apodaca案例可看出,真實、引人入勝的內容讓品牌有機會觸及目標客群,有時傳統廣告的行銷方式在市場上似乎已過度飽和。
尤其是年輕世代,他們厭倦被推銷的感覺。這可能源自那些公然推銷產品的網紅帖文,導致廣告成效不佳的原因——只有15%的人看到社群媒體網紅貼文的產品廣告,才購買其產品。
另一方面,創作者製作的內容可為他們所在的社群增加價值。這就是吸引觀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