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大陸到印度,亞洲供應鏈支持歐盟扼止快時尚的計劃
發佈日期 2022.06.23
歐洲監管機構已向“快時尚”宣戰,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主導 21 世紀服裝產業的一次性文化,並承諾重新深入調整亞洲的服裝供應鏈。

歐盟提議的規則將迫使企業徹底改革他們的服裝設計,以滿足從服裝的使用壽命,到包含多少再生紗線的一系列標準。

此舉目的是透過提高耐用性來減少該產業對環境的影響。 這可能意味著劣質合成纖維、偽劣縫紉和其他生產捷徑的終結,以及在洗滌過程中散壞的服裝。換句話說,快速、廉價、大批量生產的衣服將面臨衰落。

越南循環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阮洪權說:「對環境的影響不是直接看到的。它是從一千或一百萬、十億人中積累起來的。但你可以使用回收材料創造出美麗的作品。」

根據歐盟的規定,渠希望快時尚的大批量生產業務,可以成透過再利用以保持資源循環的生產模式。

近年來,歐盟試圖利用市場的影響力,來推動許多綠色目標,從碳關稅到擴大生產者對電子和塑料廢物的責任。歐盟委員會 (EC) 於 5 月 17 日向議會委員會提交的紡織品戰略,是這些努力的最新成果。

歐盟委員會在其戰略文件中表示,將引入規則來打擊“服裝生產過剩和消費過剩”。 由於製造服裝和聚酯時排放的溫室氣體,已被徹底粉飾,進而掩蓋了垃圾掩埋場和空氣中的污染。

快時尚是指圍繞快速變化的消費者口味而建立的現代一次性服裝產業。它獲得時尚達人的支持,他們願意只為了穿一次而購買,而製造商則依賴於低成本材料和勞動力,在下一個趨勢興起之前快速周轉。

根據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數據,從 2000 年到 2014 年,全球服裝產量翻了一倍,在此期間,普通人購買的衣服數量增加 60%,但保留物品的時間只有一半。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隨著公司轉向成本低於棉花的石化原料合成織物,以及將生產轉移到亞洲,亞洲成為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最大的服裝出口國,價格已經下降。

迪卡儂、優衣庫和 H&M 等品牌表示,他們正與亞洲供應商合作,為布魯塞爾的新規定做準備,但並非所有人都參與其中。

廣州一家主要零售品牌的供應商告訴日經新聞(Nikkei Asia)記者,「這可能會造成混亂並導致延誤,這裡的製造就是要便宜又快。」

該產業的支持者表示,歐盟的計劃將透過整個產業朝向耐用服裝,藉此來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H&M 集團公共事務主管 Pernilla Halldin 表示:「產業的政策應支持企業將業績成長與原料採購脫鉤。」。她表示,所有 H&M 產品皆應設計為到 2025 年進行回收,並樂見歐盟計劃的“廣度(granularity)”,涵蓋服裝、鞋子、地毯等其他紡織品。

該提案被稱為歐盟永續和循環紡織品戰略,承諾“具有約束力的、特定於產品的生態設計要求”,並列舉縮短產品生命週期的問題:顏色褪色、拉鍊斷裂、混紡使纖維難以回收。

這種特殊程度表明歐盟將引入詳細的標準——細微至拉鍊配件——企業必須滿足這些標準才能向歐盟消費者銷售。細節待定,在生效前必須獲得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政府的批准,委員會預計將在 2024 年生效。但是正考慮的三個關鍵變化。

首先,該戰略文件稱,將制定“耐用性、可重複使用性、可修復性、纖維與纖維間可回收性和強制性回收纖維含量”的標準。 其次,企業必須在服裝標籤上印上相關數據,例如可修復性分數。第三,歐盟可能會禁止企業丟棄未售出的商品,或要求他們報告丟棄的數量。

優衣庫表示,它已經在編制數據,包括碳排放和可追溯性。這家日本休閒服製造商正在追踪歐盟的提案,並計劃與亞洲供應商合作實施。

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發言人表示:「為了讓顧客安心購買我們的產品,我們努力整合有關維護人權,以及衡量我們供應鏈對環境影響的訊息。」

雖然紡織品戰略側重於環境,但歐盟表示它將與社會倡議相結合。例如,2022年 2 月,委員會表示將引入供應鏈規則,要求企業根除“對人權不利的活動,例如童工和剝削工人”。

對中國大陸新疆奴工的指控,促使美國扣押一批進口的優衣庫襯衫,懷疑這些襯衫含有來自新疆的棉花。 (該公司表示在其供應鏈中沒有發現奴工。)一些買家已斷絕了與新疆企業商務的聯繫。

在紡織產業,亞洲工廠消息人士預計,根據歐盟的規定,成本將上升,廣州的服裝供應商估計,轉用經過認證的回收材料的成本將增加 50%。 一些製造商指出,原料的投入並非透明化的,證書很容易偽造,而另一些製造商則表示,將永續性數據添加到標籤中並不困難。

服裝產業資深人士、印度服裝製造商協會成員Rahul Mehta 表示:「人們必須非常仔細地研究它是出於對環境的真正關注,還是一種關稅壁壘(貿易障礙)。」

他告訴日經新聞,「原料必須更換,工序必須重新加工,可能必須適應新技術。」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進口國,其前五個來源是中國大陸、孟加拉、土耳其、英國和印度。
在越南,另一個主要出口商、運動服裝品牌迪卡儂和越南紡織服裝協會等團體,敦促工廠適應歐盟規則。據越南國家電視台 VTV 報導,目前只有 5% 的國內產業符合標準。

越南國立大學循環經濟發展研究所的 Quan 表示,購物者已有想要品牌提供“再利用、出租和維修、回收服務和二手零售”的服務,但目前缺乏。零售商最近才開始測試延長商品壽命的選項:在一些 H&M 商店,顧客可以在下次購買時,以舊衣服回收換取折扣;優衣庫在某些地點提供上門維修服務。

快時尚還不到瀕臨滅絕的地步。該領域的領頭羊 - 中國大陸的品牌 Shein 每週仍發布多達 7,000 種產品,超過 Zara 一年的發布量。但更廣泛地說,買家的情緒正在發生變化。

麥肯錫在其年度時尚狀況報告中表示:「疫情大流行之後,消費者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因為許多人採用‘少即是多’的方法,」,並稱其調查顯示,65% 的購物者「計劃購買更持久的、高品質的商品,總體而言,消費者認為‘新鮮感’是購買時最不重要的因素之一。」

該顧問公司警告稱,公司因此“需要擺脫當前以數量為導向的成功衡量標準”,轉向利潤率更高或更有可能出售的庫存。它引用了 Reebok 和 Louis Vuitton 的案例研究,後者根據消費者投票確定產品,而Louis Vuitton正在增加其定製業務。策略的改變旨在減少最終停在貨架上,或運往垃圾場的庫存。

「人們在垃圾掩埋場、海洋、河流中看到垃圾,但他們沒有看到自己的責任,那就是問題所在。」Quan在視訊通話中提到。

從越南到印度,企業預計獲利的動機,將迫使他們採用歐盟標準。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就是世界的發展方式,而且如果我們想要留在市場上,就必須遵循買家的需求。」印度產業資深人士Mehta回應。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