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COVID-19情勢讓品牌重新考慮市場策略
發佈日期 2023.01.13
因拜登政府期望於2022年峇里島的G20峰會上,與中國大陸穩定美中關係,使得鞋類公司對於接下來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營運策略,面臨艱難選擇。
 
雖然中國大陸的商業和消費活動於去(2022)年上半年成長2.2%後,第三季(截至9月30日)仍成長3.9%,但成長率明顯減弱;部份經濟學家已下修該國的GDP年成長率,預估將低於3%。在該國嚴格的防疫政策下,貿易和供應鏈接連受到影響,致使其成長受到限制。
 
之前的COVID-19相關限制和封鎖政策,已為中國大陸消費者帶來沉重壓力,導致鞋類的需求放緩,產業訂單被迫取消。這些因素皆使得部份品牌的銷售額出現兩位數衰退、盈利下降,且產生庫存過剩情形。鑑於市場不利情況持續,一些公司被迫對其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業務採取更激烈的方法,避免銷售和利潤進一步被侵蝕,並更加著重各市場的全通路策略。
 
貿易方面,美國將不取消先前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徵收的進口關稅;兩國的貿易夥伴關係在拜登總統兩年的領導下,情況更不樂觀。
 
全球最大鞋類製造商裕元集團旗下的寶勝公司,在中國大陸擁有4,271家單一品牌店和25家多品牌店,但於去年1月至9月,其零售店銷售額下降17.3%,全通路銷售額較2021年同期下滑10.8%,同店銷售額連續六季下跌兩位數,其中第三季衰退10.3%。
 
2022年第二季,Nike、adidas和Puma分別公布了大中華區銷售額和利潤數據,皆呈現兩位數衰退。截至去年5月31日的第四季財報,Nike在該地區的息前稅前利潤下降55%,銷售額下滑19%至15.6億美元。adidas於中國大陸第二季的營業利潤(按固定匯率計算)下降57%,自2021年同期的7.6億美元下降至3.3億美元,主要因為該地區的固定匯率收入減少35%,自2.4億歐元至17.2億歐元。Puma雖能維持在中國大陸的庫存水準,但由於截至去年6月30日的市場銷售額下降34%至2.7億歐元,使其息前稅前利潤仍下降65%至3,580萬歐元。
 
然而,並非所有鞋類品牌與以上三大龍頭(Nike、adidas和Puma)一樣,受到嚴重影響。Deckers Brands表示,儘管市場面臨挑戰,但截至去年9月30日止,旗下的Hoka和UGG在亞洲市場表現良好(Hoka在中國大陸擁有並經營十幾家門市)。雖然Asics於第三季在中國大陸僅成長0.9%(固定匯率計),利潤亦僅成長1%,但功能跑步鞋的銷售額於該市場成長超過30%,尤其前9個月的銷售額成長51.4%。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