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引發連鎖反應
發佈日期 2024.12.25
隨著川普重返總統寶座,其計畫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施加高額關稅的傳聞甚囂塵上,這讓長期依賴中國大陸製造的該行業緊張萬分,因為新關稅政策極有可能徹底重塑他們的供應鏈佈局。

另一邊,美國零售商利用美國消費者擔心為物價上漲“買單”的心理,抓住新政策落地前的空檔期大力行銷,遊說消費者“買買買”。

“稅前”大促

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29日報導,美國傢俱、戶外、美妝、文具等行業的零售商都已開啟“關稅前促銷”。

零售商通過關稅前促銷刺激消費,盡可能提高銷量;而消費者則在預期價格上漲的大背景下,決定儘早購買,抓住最後的優惠機會。

商家發佈了促銷廣告,寫道:“趕緊購買,我們能維持現有價格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看到類似促銷活動。”有的商家表示,短短幾天內,促銷活動就已帶來了170個訂單。

11月29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島的一家商場內,人們經過“黑色星期五”促銷看板。

《華爾街日報》稱,尚不清楚川普上任後,哪些商品的關稅將被提高,以及關稅提高會如何影響物價。當下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消費顯現疲軟跡象。科爾百貨公司和塔吉特百貨公司上季度服裝銷售均下滑。“最終傢俱”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在臉書發帖說:“當關稅落地,同樣貨品的價格將翻一番。”

多數大企業尚未將潛在新關稅納入其行銷活動中,可能也不會明確這樣做。不過一些企業承認,可能需要轉嫁更高成本。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新關稅政策可能導致消費者購買力每年損失高達780億美元。

一些小企業主擔憂,物價上漲可能致使消費者減少開支,同時對購買商品更挑剔。

美聯社評論,川普在威脅徵收高關稅時,並未說明什麼情況會讓他放棄這種做法。企業和其他國家都在等待相關細節公佈,以便判斷新政策可能產生的影響,這種威脅“營造出一種不確定性”。

關稅為何引發恐慌?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宣稱,對大部分外國商品徵收 10% 到 20% 的關稅,而針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關稅更是高達 60%。表面上看,這似乎是推動美國製造業發展的有力舉措,但實際情況卻是,承擔這筆關稅費用的主體是企業而非外國政府。

對於像 Nike、Ralph Lauren等知名品牌而言,關稅的增加極有可能直接導致生產成本大幅攀升。這使得他們陷入兩難困境:若提高商品價格,很可能會使消費者望而卻步;若維持原價,利潤空間則會被嚴重壓縮。這種艱難的處境同樣讓Walmart、Under Armour等零售巨頭感受到巨大壓力。

品牌悄然採取行動

為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不少品牌已未雨綢繆

Steve Madden 計畫在未來一年內將從中國大陸進口產品的比例削減40% 到 50%,並將生產轉移至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

Nike 也已將從中國大陸進口產品的比例從 2020會計年度的23%降至2024年的 16%,如今其大部分產品都來自越南。

Ralph Lauren同樣在積極尋找替代市場,目前正透過拓展全球供應鏈來降低政策風險。

然而,這些行動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資料顯示,2018 年美國 32.6% 的紡織和服裝進口來自中國大陸,到 2023 年雖降至 22.5%,但中國大陸依然是眾多品牌不可或缺的生產基地。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