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美中經貿前景預期
發佈日期 2023.01.04
自從2022年起,美國便對中國大陸採取更積極與實際的行動,包含在2月發布印太戰略框架(Indo-Pacific Strategy)、5月在東京揭示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及8月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等,除了提升美國的晶片供應自主性外,也大幅限制了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研發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民眾在受到長期「清零政策」的壓抑後,於去年11月底在各地爆發「白紙革命」,然而讓國際社會出乎意料的是,中國大陸當局完全顛覆為期三年的清零措施,全面解除限制,突如其來的解封,也使得國內醫療系統措手不及,導致疫情劇烈飆升,重創內需市場與供應鏈。美中兩國競爭未見趨緩,在多項不確定的因素下,2023年雙方的經貿前景會有什麼變化?以及在經濟上的抗衡又有何發展?是眾所關切的問題。

《美國貿易內情新聞網》(Inside U.S. Trade)引述布魯金斯研究院約翰桑頓中國中心David Dollar資深研究員的分析,David Dollar表示:「中國大陸的經濟現況非常慘淡,從2022年11月的相關數據來看,零售和出口的金額都在下滑,急速爆發的COVID疫情降低民眾外出消費的意願。」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Scott Kennedy高級顧問也指出:「中國大陸官員已逐漸意識到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重要性,根據相關的會議資料顯示,當局正投入更多資源扶植民間企業。綜合現今的開放政策以及北京釋出的訊息,可見中國大陸正在走向經濟改革發展。」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中國大陸企業事務Anna Ashton總監認為,「經濟」很可能是習近平在考量對美國關係的一項重要因素。從經濟層面探討,中國大陸目前仍仰賴全球的投資,尚未有能力與美國正面脫鉤,若現在直接反擊美國的施壓,無疑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例如蘋果(Apple)假設全面性撤出,相關供應鏈亦會隨之轉移,屆時數十萬的工作機會也將通通流失。

臺海關係日漸緊張,加上朝鮮半島局勢不穩,美國也隨時調整對華政策,《日本經濟新聞》(Nikkei Asia)的報導指出,為避免臺海衝突發生,拜登政府正在尋找美中兩國的穩定發展模式,但強調美國並不會放棄採取具抗爭性的策略。此外,共和、民主兩黨已為2024年的總統大選做好準備,但因為國會現幾乎由共和黨主導,使得白宮較難採用彈性的手段處理北京問題。對中國大陸而言,面對疫情造成的房市、消費、失業等經濟挑戰,當局不得不改變政策並走向開放,但華府日漸加重的制裁,也降低外人投資中國的意願甚至是撤出。

《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則提出不同的觀點,該報導引述高盛證券的經濟學家分析,表示中國大陸驟然的解封,雖然短期內會帶來勞動力短缺,以及供應鏈中斷等問題,但未來度過陣痛期後,產業便有望逐漸復甦。此外,安智銀行的首席中國大陸經濟學家Iris Pang也預計,隨著當局疫情的解禁,中國大陸的旅遊業將可能在今年4月初恢復,進而帶動相關供應鏈如航空、飯店、餐飲等產業發展。

美中雙方現致力於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基礎下,尋求新的經貿模式,同時也在外交上爭取更大的突破。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已提倡多年,近期拓展至中東地區,習近平於去年12月初拜訪沙烏地阿拉伯,深化與沙國的鏈結;同期,美國「印太經濟架構」的首輪談判亦在澳洲舉行,強化美國與印度、東協等國的經貿互動。

總體而言,2023年美中兩國仍會持續交鋒,但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雙方會盡量避免衝突升級;在科技戰層面,雖然中國積極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但技術上也面臨許多挑戰,而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案》更是讓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受到不少掣肘;中國大陸大量的確診案例以及超載的醫療系統,在全面開放的政策下,是否會對全球造成新一波更嚴重的COVID疫情,都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