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表示,印度與英國之間的FTA將可在10月底排燈節(Diwali)前完成,無需臨時性早期收穫協議,英國首相強生上(6)月訪問印度與總理莫迪討論後,將其定為FTA草案的時間表。Mehta Equities董事Sharad Chandra Shukla表示,FTA談判是印度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簽署公平及平衡(Fair and Balanced)貿易協定廣泛戰略的一部分,包括重新談判既有協議,以改善印度國際貿易及投資,考量到全球地緣政治及經濟危機,FTA是當務之急。印度服務業出口促進委員會(SEPC) 總幹事Abhay Sinha表示,目前印度FTA激增既與地緣政治有關,也與良好的經濟有關,印度向來希望達成多邊貿易協定,以促進全球貿易,但過去的做法是非常清教徒(Puritan)及選擇性的(Selective),並不是很熱衷在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但意識到許多國家都在這樣做,印度卻被排除在外,時隔8年,印度與歐盟已正式重啟FTA談判。
PHD工商會會長Pradeep Multani表示,過去進程延遲的原因是印度與歐盟談判雙邊投資協定,之後是服務自由化(包含模式1及模式4),尤其是專業人員移動,另歐盟實施嚴格的SPS措施對印度農產品設置非關稅障礙,將大量印度農產品排除在其市場之外,此外還有汽車、葡萄酒及烈酒降稅問題,歐盟要求印度降低葡萄酒、烈酒、乳製品及汽車的關稅,但這可能導致歐洲產品大量湧入印度市場,印度產品則無法互惠進入歐洲市場,對投資及「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產生不利影響,同樣的,降低印度農產品及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稅,例如:皮革、家禽、咖啡、茶、糖、穀物、水果、蔬菜、紡織品、鞋類及體育用品將對印度的出口產生負面影響。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在印度經營業務,尤其在勞動方面印度屬於中央與地方分權,各州可制定自己的規範,因此印度政府與歐盟商定的一系列條款,州政府可以推翻並無約束力。
Trade Smart主席Vijay Singhania表示,印度大多數商業活動是在中小企業進行,但歐盟主要是有組織企業,有組織企業的規則不能強加在小型生產商,由於遵守法規的負擔落在企業身上,因此印度自然對做出承諾猶豫不決。將印度的貿易融入全球供應鍊及亞太生產網絡有助於推動印度經濟走上高成長軌跡,過去10年印度出口總值保持不變,但出口獎勵措施增加兩倍,印度70%的出口僅佔世界商品貿易的30%,這表明需要將重點從低附加價值的產品及原材料轉移至高附加價值產品,印度製造的產品具有很好的出口潛力,包括香米(Basmati Rice)、大吉嶺茶、Chanderi織物、Mysore絲綢、Kullu披肩、Kangra茶、Thanjavur繪畫、Allahabad Surkha、Farrukhabad印刷、Lucknow Zardozi及Kashmir核桃木雕等產品。印度與澳洲最近簽署歷史性的臨時經濟合作與貿易協議(Ind-Aus ECTA),將推動印度大量出口,該協議是印度繼與日、韓簽署CEPA後,另一個與大型已開發經濟體簽署的協議,印、澳需要加快推進這項臨時協議,儘早簽署最終的全面經濟合作協議(CECA)。目前最大的障礙是安撫國內游說團體,特別是農業及乳製品產業,國內游說團體希望將其排除,這需要持續的政治及行政努力。
七國集團(G7)峰會結束後,印度總理莫迪在阿布達比短暫停留並會見阿聯酋(UAE)總統,兩位領導人回顧過去幾年雙方精心培育的印度-阿聯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FTA對雙方都有利,預計將在協議實施的最初階段產生成果。隨著世界尋求採購中國商品的替代方案,印度將從中受益。印度商工部長Piyush Goyal強調,與阿聯酋及澳洲的FTA將為印度創造巨大的機遇,建議可在杜拜博覽中心為印度工匠提供一個展示平臺,印度手工藝品出口額從2020-21年的2,568億盧比增加至2021-22年的 3,325.3億盧比,該產業有進一步擴大出口的能力。2021-22年的印度-阿聯酋雙邊貿易總額為720億美元,阿聯酋是印度第3大貿易夥伴及第2大出口市場,過去幾年,阿聯酋在印度的FDI持續成長,目前已超過120億美元。商工部已鎖定出口成長領域,打算將31種商品推向200個國家,目標2021-22年實現 4,000億美元出口,至2027-28年實現1兆美元的商品出口及7,000億美元的服務業出口。
根據印度工商部發布資料,2022年5月印度整體出口(商品及服務業)估計為622.1億美元,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24.03%,其中商品出口389.4億美元,成長20.55%;服務出口232.8億美元,成長30.32%,2022年4月至5月印度整體出口成長 25.90%,達1,245.9億美元,5月份貿易逆差從一年前的65.3億美元擴大至242.9億美元。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