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稀土 恐成未來更大危機
發佈日期 2022.04.21
烏俄戰爭爆發後,歐洲試圖降低對俄國能源的依賴,以免遭俄國拿能源供應來進行脅迫;但德國之聲報導,歐洲對中國大陸工業金屬和稀土的高度依賴,恐怕成為未來更大的危機。

報導說,歐洲正在力推能源轉型和數位化,積極開發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和電腦晶片產業,對工業金屬和稀土的需求料將增加,但歐洲所需的這些原料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除了在採礦方面,在這些原料的加工、精煉產品生產方面,也都高度集中於中國大陸。

根據統計,歐盟在大部分金屬方面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高達75%至100%,而在歐盟所定義的30種關原料中,有19種主要靠中國大陸供應,其中一些原料幾乎被中國大陸壟斷,如鎂(93%來自中國大陸)、稀土(98%來自中國大陸)、鉍(93%來自中國大陸)。

未來,歐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可能擴大。根據歐盟估計,到2030年,對鈷的需求量將比目前高5倍,對鋰的需求可能增加18倍,而到2050年,對鋰的需求可能增加60倍,鋰是電動汽車用電池的關鍵原料。

事實上,早在2010年就出現中國大陸利用原料的掌控做為政治籌碼的疑慮。當年,中國大陸限制稀土出口,立即導致國際稀土價格大漲,而被美國、歐盟和日本一狀告上世貿組織(WTO),中國大陸最後遵守WTO仲裁結果,撤銷了出口管制。

但歐盟不能因此就確信,未來中國大陸能滿足其增加的需求,因中國大陸工信部專家在2021年1月曾討論停止向美國供應稀土,以反擊美國的貿易戰。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