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Kirsten Gillibrand近期宣布,美國參議院通過其提出的《建立問責制及實質制度變革》法案(Fashioning Accountability and Building Real Institutional Change, FABRIC),以保障該國近10萬名成衣勞工,並透過改善工作條件及改革計件工資制度,協助振興成衣產業。
該法案藉由五個核心議題來解決問題:調整工資結構,並搭配生產力獎勵措施,提供最低工資的保障;制定新的責任規範,讓主要零售商共同取締工作場所的違規行為;引入記錄保存和透明度制度;鼓勵回流;提出美國國內成衣製造補助計畫,以振興產業。
Gillibrand於新聞稿中表示:「成衣勞工是美國的經濟基石,長期以來,他們一直面對不安全的工作條件、工資侵蝕及以件計費的工資制度,而這些問題往往使得勞工安全被置於快時尚之後。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問題,只會讓這些議題加劇,並嚴重失衡,讓女性、有色人種和移民勞工承擔」。
美國參議員Bernie Sanders、Elizabeth Warren和Cory Booker是該法案一開始的共同發起人。
Gillibrand指出:「是時候由中央採取大膽行動,以改變美國成衣製造業的結構了。美國的成衣製造業曾經蓬勃發展且為發源地,是該重新審視該產業於過去50年的發展模式,並改善我們對待勞工的方式」。
美國裁製縫成衣製造業中,女性勞工占大多數,達61%,但在疫情期間嚴重失業。
Gillibrand持續表示:「自設計師到經理再到勞工,大多數女性在這重要產業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然而,美國的製衣勞工往往工資過低、超時工作,且處於不安全的環境中。保障成衣勞工權益是個永續性問題,對環境永續性、社區發展、性別平等,以及經濟繁榮有直接影響」。
渠補充:「這項立法將涵蓋保障勞工權利,結束濫用的工資制度,並確保成衣勞工得到公平補償等議題,並將對美國國內成衣製造業進行重大投資,如此,未來不僅可生產,還可購買到美國製產品」。
根據該新聞稿,美國成衣勞工遇到工資侵蝕的比例,是該國所有勞工群體中,排名第二高者。該國成衣業於1973年4月達到高峰時,僱用了140萬人;自此便逐步減少,截至2022年4月,僅93,800名美國人民投入成衣製造業。
目前,自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的成衣數量較30年前超過10倍;於1995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大陸在成衣及成衣相關製造業增加約125萬個職缺,美國減少約70萬個職缺。
美國成衣業每年損失約300億美元的成衣,皆是自中國大陸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