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反制措施
面對川普的關稅衝擊,各國也採取不同的回應。有些國家選擇與美國談判;有些國家則採用多元化的策略應對;也有些國家採取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正當川普4月9日對中國大陸加課關稅後,中國大陸隨即宣布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84%關稅,並強硬表示願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奉陪到底」。實際上,自川普第一任期開始,中國大陸就已投入了巨額資金,除了扶植國內晶片產業外,也不斷追求技術自主,發展「自力更生」的戰略。如今,中國大陸已成為人工智慧、電動車、能源生產等許多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CNN分析,北京認為中國大陸現已做好與美國長期對抗的準備,並能在和美國的衝突中,堅持到最後。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對等關稅除了針對中國大陸外,也牽涉到許多美國傳統盟友,包含日本、韓國、歐盟及東南亞等國。這可能會導致美國和盟友間出現分裂,而這種分歧未來也有機會被中國大陸利用,進而釋出一個訊號:「美國不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中國大陸式的資本主義才是更好的模式。」。
CNN也進一步指出,如果美國通膨飆升並引發經濟衰退,美國將逐漸失去和中國大陸談判的優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商品供應國,近年來占美國進口總額16%。中國大陸在智慧型手機、電腦和玩具的進口市場都占據主導地位。一旦美國加大課稅,這些產品的價格將會大幅上漲,加重美國民眾的經濟負擔。
除了報復性關稅外,美國的高額國債和稀土短缺,也可能成為自身經濟的軟肋。《福斯財經》(Fox Business)即指出,有專家分析,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中國大陸未來可能會採取削減稀土出口或拋售美國國債對美進行報復,這些舉措可能會削弱美國的國防系統和推高借貸成本。中國大陸目前持有7,61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第二大美債的持有國。倘若中國大陸大規模拋售美債,可能會壓低美國債券的價值並導致收益率飆升,從而大幅增加聯邦政府的借貸成本,削弱美元,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衝擊。
此外,中國大陸近期已將七種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雖然並未完全禁止出口,但中國大陸政府仍可透過限制發放出口許可的數量,來影響對美貿易。中國大陸的稀土占全球市場90%,是國防、潔淨能源和電子產業的關鍵原物料。假如未來中國大陸全面禁止稀土出口,很可能影響美國的國防工業和新一代3C產品的研發。
不過,並非所有國家都選擇與美國正面對抗,也有一些國家正嘗試與美國談判,希望減少和美國的貿易差距。雖說實現雙邊貿易平衡並非一蹴可及,但《外交事務》建議,各國可承諾從美國購買更多商品,並降低進口障礙。此外,川普先前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並利用關稅手段,要求各國限制非法移民和毒品流入美國。此時,各國或可提出對策,協助美國解決這些難題,爭取關稅豁免。
由於美國市場進入受限,一些國家也尋求將出口市場多元化,減少對美的貿易依賴。中、日、韓也都開始加強彼此貿易鏈結,共同抵禦美國關稅的影響,但這些國家都高度依賴出口來推動經濟,且內需疲弱,特別是中國大陸龐大的產能過剩和低迷的進口需求,對日、韓兩國經濟構成威脅。《外交事務》認為,這些國家對完全開放市場的態度,仍然保持警惕,擔心成為他國低價傾銷的對象。
總體而言,盛行多年的自由貿易時代,如今恐難以復返。未來美國在處理全球貿易的議題上,將不再是修補舊有的貿易體制,而是逐步塑造一個以保護主義、對立和交易為主軸的新經濟秩序。考量美國GDP有七成是來自消費,美國的經濟發展目前還是仰賴消費帶動,倘若輸入型膨席捲重來,很可能會為美國民眾帶來更嚴峻的經濟考驗。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