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採購的下一步
面對演變快速的商業環境,服裝企業的採購行為,自關鍵的採購因素、來源地,到作業的優先順序,在2024年會逐漸轉變。
首先,除了傳統的採購因素譬如成本、交貨期及法遵等,服裝企業會愈來愈重視供應商供貨的彈性與靈活度。帶動此現象的一個因素是經濟的不確定性。例如,依據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的說法,世界經濟於2024年成長力道相對緩慢,約為2.6%-3%。不過,經濟與消費者對衣服需求的表現較預期為佳的這種狀況並不少見。這代表企業必須能因應各種狀況。再者,地緣政治緊張,自俄烏戰爭到美中脫鉤到中東軍事衝突,皆可能在任何時候與任何地方造成嚴重的供應鏈中斷。因此,服裝企業需要倚賴一個更有彈性與更靈活的供應鏈,以因應市場的動盪與降低無法預測的採購風險。
其次,觀察2024年服裝企業會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到何種程度,是一件有趣的事。換句話說,服裝企業會盡可能減少自中國大陸採購成衣。不過,服裝品牌與零售商也承認,在短中期內很難找到可取代中國大陸的供應來源,因考慮到紡織原料的取得性與少量多樣的訂單性質。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本身的投資也轉向可能替代的採購地區,例如亞洲其他地區與中美洲。這些新投資會讓擺脫中國大陸的努力變得複雜,並且有可能強化而不是削弱中國大陸在成衣供應鏈上的地位。服裝企業的利害相關人對供應商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看法更是微妙複雜。
第三,隱身各國國界之後的法令可能在2024年對服裝企業採購行為的影響更為重大,特別是在與永續相關的領域。雖然永續已是老調,服裝企業仍須處理愈來愈複雜的相關法律規定,以達到永續要求。以回收再生紡織品為例,「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對回收再生棉花的執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擴充版的「綠色指引」、歐盟「生產者延伸責任計畫」與歐盟的永續紡織品策略,以及許多對紡織品廢棄物的州級立法(譬如「加州回收再生紡織品法令」),皆會影響企業對這些產品的生產與採購行為。服裝企業的採購、法律及永續團隊需要更緊密地合作,以確保顧客可買到「永續服裝」。
成衣業的挑戰與機會
2024年的經濟將是緩慢成長,甚或遲滯不前,這對服裝企業會是持續重大的挑戰。如果服裝品牌與零售商的採購訂單不再,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中小型製造商將會掙扎求生,使得成衣勞工的所得搖搖欲墜。中國大陸的經濟減緩會使情勢更為惡化,因為許多開發中國家將中國大陸視為出口的新興市場。隨著國內經濟萎縮,更多中國大陸製成衣會進入國際市場,價格競爭更為激烈。
另一個挑戰是主要成衣生產國地緣政治壓力與政治不穩定性升高。例如,雖然提早更新預計在2025年到期的「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AGOA)」之議,受到廣泛支持,這個地區一些成衣出口的基礎國家對人權的侵犯,可能會讓美國國會更新法案的過程變得複雜。同樣地,雖然拜登政府積極鼓勵服裝企業擴大自中美洲採購,從尼加拉瓜到海地的政治動盪,讓企業遲遲無法做出長期採購與投資的承諾。此外,2024是許多國家的大選年,從美國到臺灣皆是,無法排除意外事件造成額外動盪甚或新衝突的可能性。
在好的一面,看到服裝企業繼續投資新科技以改善成衣採購的作業效率,很令人鼓舞。產品數位護照、3D產品設計、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區塊鏈、生成式AI及各種供應鏈履歷工具皆是服裝企業積極開發的科技。企業希望利用這類工具改善供應鏈的透明度,加強與主要供應商的關係,減少紡織廢棄物,加速產品開發,並達成財務報酬率。
現在也是重新思考與改革時尚教育的時刻。除了傳統如成衣設計與採購的課程,產業與教育機構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合作搭檔,讓學生接觸實際的業界,與Z世代建立更直接與深入的關係將對企業有利,能讓企業了解未來的核心顧客,並為產業培育新一代更優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