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環境社會治理 企業落實ESG 開啟減碳行動(下篇)
發佈日期 2022.05.09
環境面向 三大步驟 逐步落實減碳

減碳、淨零是一段或長或短的旅程,中小企業可以依循三大步驟務實前進,包括盤查當前的碳排數據、分析碳排項目比重、擬定解決方案。

碳盤查就像是企業對於環境衝擊的「健康檢查」,減碳前必須確切知道碳排來源,我國環保署預計在三月底公布簡化版「溫室氣體排放源盤查指引」,幫助企業了解相關規範及做法。

碳排放大多來自營運管理、生產製程、供應鏈等面向,藉由盤點獲得碳排數據後,中小企業應針對碳排比重最高的前幾名項目細究了解,例如物流公司的運輸碳排可觀、製造業機台用電量大,緊接著擬定減碳解決方案,例如建構電動車隊、加裝太陽能板等。

社會面向 團結作戰 供應商價值鏈議合

減碳無法單靠企業一己之力達成,因此,在ESG的社會層面中,供應鏈議合 (Supplier Engagement)、供應鏈議合評價(Supplier Engagement Rating,SER)等名詞越來越常出現。所謂「供應鏈議合」,就是因應氣候變遷,企業與供應商共同合作,透過討論永續議題與落實行動方案,降低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

根據國際間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規範,碳排可分為直接營運碳排(範疇一)、用電產生的間接碳排(範疇二),範疇三則涵蓋除了範疇一與二之外的其他間接排放,包含企業相關的價值鏈、供應鏈產生的所有碳排。在所有碳排範疇中,範疇三碳排牽連最廣、碳排最多,更突顯供應鏈議合的重要性。
 
大帶小落實3R 共同訂定減碳目標

有越來越多龍頭企業、永續品牌投入建構綠色供應鏈,發揮「大帶小」的減碳示範效益。從初期的自我盤查之後,設定減碳、近零與淨零目標,更與所有供應商共同訂定減碳目標與達標的具體時間表,幫助供應商更明確地制定減碳或改善目標、訂定減碳時間與路徑,將治理資源導入碳排最顯著的供應鏈活動。

公司治理面向  堅定支持永續

落實減碳除了仰賴供應鏈團結共好之外,內部堅定支持更帶來穩定的前進動力。減碳不可能僅靠永續單位或是基層、中階員工就能推進,必須由企業主或決策層支持,例如台積電董事長就擔任「ESG指導委員會」主席。董事會監督則在各個階段都能發揮關鍵作用,在ESG起步期掌握利害關係人議合情形,整合至企業營運決策,監督企業ESG制度建置與運作,發展期監督確認ESG計畫的落實,包括永續文化的建立、跨部門組織增能、連結高階主管薪酬等。

有越來越多企業在評估員工表現時,不再僅注重獲利力,更納入永續力、使命感等非財務KPI,將減碳績效與高階經理人薪酬連結,確保高階主管重視、落實ESG計畫。

每個企業都需要ESG總體檢

ESG不是抽象的概念與信仰,相反的,ESG能夠化為各式量化數據指標,中小企業可從內部進行碳盤查(如:用電量-電費單、用水量-水費單、行政院環保署-碳計算器、相關課程…等),先建立基準年與組織邊界後,設定目標並界定區間,以數字定義、衡量企業在環境(E)、社會(S)以及公司治理(G)三大面向的表現,進一步將ESG的績效連結到董監事及高階主管薪酬,啟動企業新賽局落實ESG準則。

每個企業都需要ESG總體檢,善用大數據資料庫,帶領企業永續前行。例如幫助金融業嚴選環境績效佳的潛力公司,兼顧綠色投資與獲利表現;藉由SER、SSI(供應商穩定指數)等供應鏈風險指數,為企業汰換高風險供應商,確保如期如質履約的供應商名單;第一手掌握國際商戰制裁名單,幫助企業即時掌握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俄烏戰爭最新制裁名單,避開供應鏈風險、穩定獲利。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