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假莖襪子、咖啡渣布鞋等農業新創崛起
發佈日期 2024.12.31
在全球資源稀缺與氣候變遷的雙重壓力下,農業新創正以嶄新的思維與技術,為食農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何將農廢轉化為再生資源,或是創造出具經濟與永續價值的產品,都是食農領域的關注重點。其中的香蕉假莖、咖啡渣再利用,與植物蛋的研發,都是展現農業新創未來的最佳例子。

2024年12月4日,由臺灣「好食好事加速器」舉辦的第七屆Demo Day,不僅吸引眾多食農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及產業代表齊聚,也展現了新創團隊如何在資源循環、廢棄物再利用及創新食品上提供實際解方。

陽光娜娜:用香蕉假莖翻轉農廢困局

臺灣每年近19萬8,000公噸的香蕉產量,伴隨著約97萬2,000公噸的廢棄香蕉假莖。過去,這些香蕉假莖多被農民原地堆放,更因其高達80%的含水量,成為病媒蚊與蟲害的溫床。若農民有能力處理,則需費時手工曬乾與堆肥,製成纖維或肥料,過程繁瑣且無法量產。

這些大量的農廢棄物除了掩埋,還有別的解決途徑嗎?陽光娜娜以「四步驟專利製程」為基礎(預壓榨破碎、厭氧發酵、脫膠漂白以及環保氧化漂白技術),開發出一套高效的香蕉假莖資源化技術,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再生材料。透過農廢批次大量處理,有效串聯了生物科技、紡織製程與製鞋產業,讓廢料成為新的再生資源。經過加工的香蕉纖維,可用於製作紗線、不織布及粉末狀生質材料,部分產品能取代塑膠製品,甚至副產物經調和後還可製成植物液體肥料,推動農業剩餘物的商業化應用。

陽光娜娜創辦人楊富翔說,「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創新技術,讓大規模農廢得以有效處理,真正實現零污染與再生利用。」

陽光娜娜也展示了利用香蕉假莖所製成的天然襪子,其纖維具有極佳的透氣與抗臭效果,可取代需要砍伐樹木製成的天絲纖維。除了在紡織品上的應用,香蕉纖維可採濕式製程,磨成粉後可替代紙漿,甚至取代塑膠,應用範疇涵蓋食品添加劑、紡織材料及生質能源。

馳綠國際:從廢棄物到時尚與建材的跨界創新

你是否想過,每天喝的咖啡所剩下的咖啡渣也能製成運動鞋?

馳綠國際創辦人許佳鳴關注農廢料再利用,致力於資源的循環以及環保創新。透過回收咖啡渣、寶特瓶、半導體矽廢料等,製作成多樣鞋款單品。「我們是刻意的去找到這三個行業(時尚、建材、半導體),因為它加總起來是人類50%~60%的污染和碳排源。」

臺灣一年的農業廢棄物高大2,300萬公噸,但卻缺乏有效利用的去化方式。根據統計,馳綠國際在2023年,回收了約480萬杯咖啡渣、320萬個寶特瓶、及120噸半導體的矽廢料,還有25噸其他農漁業廢棄物。其中,咖啡渣本身營養肥沃,但若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直接當作垃圾掩埋,反而會產生巨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暖化問題。

馳綠國際在2020年推出一雙使用咖啡渣做成的小白鞋,一雙鞋所使用的回收量約為五杯咖啡所回收的咖啡渣。將咖啡渣除濕研磨後,透過特殊專利技術造粒鞣製抽砂,環保鞋殼鞋底,製成一雙環保機能小白鞋。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