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在7月份報告,將柬埔寨本(2025)年度的GDP成長預測調降至5.2%,低於先前預測的5.8%。對於2026年的成長預測則由先前的6%下修至4.7%。
這項下修反映了以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的關稅措施為主導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同樣地,世界銀行上月也因應美國加徵關稅的情勢,將柬埔寨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自5.5%下修至4%,而2026年的預測為4.5%。
根據AMRO的估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膨率預計將在2025年維持在2.5%,2026年則為2.3%。
AMRO首席經濟學家何東(Dong He)在線上記者會中指出,在東盟+3地區中,柬埔寨與越南是對美國關稅衝擊最為敏感的國家,主要因為這兩國的經濟高度依賴對美出口。
渠表示,越南已成功實現出口品項多元化,而柬埔寨則仍過度依賴成衣、鞋類與旅遊用品等產業。美國高關稅對柬埔寨經濟構成挑戰,儘管雙方目前正在進行談判,並建議柬埔寨應致力於出口模式的多元化。
柬埔寨當然也正與美國進行協商,但目前仍需面對出口產品的高關稅。在短期內,從預測數據可以看出,這將帶來衝擊。柬埔寨經濟將面臨需求面上的壓力。展望未來,這樣的趨勢將進一步強化柬埔寨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必要性。
另外一方面,經濟學者杜達林(Darin Duch)則表示,美國對等關稅從49%降至36%,是柬埔寨透過經濟外交與專責小組努力下取得的明確政策成果。這13個百分點的下調顯示出該國對於區域競爭力與整合的堅定決心,符合更廣泛的東盟整體目標。
相較於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寮國或緬甸等區域國家幾乎未採取任何措施,柬埔寨已積極採取果斷行動,以減輕美國出口商的負擔,展現出其開放經濟與對全球貿易局勢的靈活回應能力。
即使AMRO將2025年柬埔寨GDP成長預測從5.8%調降至5.2%,這主要是基於國際局勢升溫及美國關稅衝擊的考量,但就目前來看,柬埔寨的出口仍然強勁,特別是在成衣、鞋類與旅遊用品等傳統領域。
潛在的關稅下調能成為應對外部衝擊的緩衝機制,提升投資者信心,並推動經濟多元化的進程,這對於提升長期經濟韌性至關重要。事實上,憑藉其開放的貿易政策與多元化的貿易策略,若柬埔寨能加快商品與市場的多元化進程,其實仍有可能超越當前的成長預測。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