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德國經濟展望:處境更艱難
發佈日期 2023.02.16
德國消費者正做好準備,面對該國15年來首見的經濟衰退。

對德國民眾來說,剛過去的2022年猶如坐過山車般跌宕起伏。供應鏈問題、能源成本飆升、歐元疲弱以及通脹突破10%等,都為該國帶來重重挑戰。展望2023年,當地經濟恐怕不會有太大改善,更有可能步入自2008年以來首見的衰退。

2022年10月,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預測2023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0.4%,並表示:「我們正經歷一場嚴重的能源危機,而這場危機更慢慢演變成為經濟和社會危機。」此後,該國的經濟展望每況愈下。根據歐盟委員會於11月11日發表的秋季經濟預測,2023年德國的GDP預計將下降0.6%。

受疫情及其引發的連鎖效應影響,德國的GDP在2020年下降4.6%,2021年則強勁反彈,增長2.9%。然而,同年年底,當地確診數字回升,防疫措施再次收緊,導致餐廳、酒店和實體零售店的營業額在2022年初大幅下降。民眾的工作時間減少,也制約了經濟產量,而全球半導體短缺則重創了該國享負盛名的汽車業。

2022年2月中,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宣布將在3月20日之前取消所有疫情管控措施,令商家憧憬終可全面復常。當時,2021年出現的供應鏈瓶頸正在緩解,美國和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同月,德意志聯邦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在一份報告中作出樂觀預測,表示:「如果疫情消退,第二季度的GDP將會大幅反彈…2023年政府財政有望顯著改善。」

然而,隨著俄烏戰事於2022年2月24日爆發,這些樂觀情緒可謂一掃而空。同日,歐盟領導人召開會議後,決定採取一系列限制進出口的制裁措施。隨後數天以至數周,更多制裁措施陸續出台,針對範圍涵蓋個人資產、金融交易、運輸和媒體等領域。這些措施可謂立竿見影。2021年底,德國對俄羅斯的每月出口額約為20億歐元,到2022年3月已大減一半。

德國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只限於若干主要領域。2021年,俄羅斯僅佔德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3%,合計650億美元,佔同年歐洲貿易的6%,長遠趨勢是下降的;在中國貿易的佔重則為16%,呈上升之勢。

根據最初公布的制裁措施,歐盟會於往後一年逐漸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但由於歐盟和德國都非常依賴俄國的天然氣,因此天然氣進口不在此限。

2021年,德國進口的天然氣有55%來自俄羅斯。就德國電網的發電量而言,天然氣約佔15%,再生能源則佔45%,當中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主。此外,德國近半數家庭(約2,000萬戶)使用中央燃氣供暖系統。不過,當地化工、金屬、礦產等行業的高耗能廠房才是最大的天然氣用家。這些設施合計佔全國天然氣用量的37%,超過家庭和發電所用的總和。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以天然氣為原料,製造氨和化肥,並透過燃燒天然氣來為旗下位於德國西南部的龐大工業園供電。巴斯夫是世界最大的化學品製造商,其路德維希港(Ludwigshafen)生產設施使用的天然氣量相當於瑞士全國。事實上,由於天然氣對巴斯夫非常重要,該公司還特地成立了子公司Wintershall,以持有俄羅斯兩條主要天然氣管道的股份。2015年,Wintershall將其對西歐最大儲氣設施Rehden的擁有權轉讓給俄羅斯國有能源巨頭 —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以換取西伯利亞天然氣田的少數股權。

到2022年2月底,德國面臨嚴重的能源失衡問題,因為制裁對象不僅是其長年商業夥伴,還控制當地55%的天然氣供應和大部分儲存設施。

為應對上述問題,去年春夏兩季,德國加緊從挪威和荷蘭增購天然氣,為寒冬早作綢繆。德國又將Rehden儲存設施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德國分公司(Gazprom Germania)的其他資產國有化,並更名為SEFE(Securing Energy for Europe)。該國本來正逐步淘汰燃油和燃煤發電廠,但如今已決定延長這些廠房的營運年期,並重新啟用已關閉的設施。

到2022年6月,德國從俄羅斯輸入的天然氣比重已由55%下降到26%。9月,聯邦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暫停開放暖水泳池,關掉公共建築的晚間照明及減少暖氣供應等。歐洲理事會也呼籲歐盟各國把天然氣耗用量減少15%。

另一方面,由於供應不穩,天然氣價格持續攀升。期貨價格從去年2月俄烏戰事開始時的4.60美元上漲至6月的9.30美元,到8月時進一步上升至9.70美元,增幅超過一倍。

6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通往德國的主要天然氣管道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半。隨後又多次縮減供應,或以維修為由暫停輸氣。到9月26日,北溪一號更因破裂而全面關閉。

隨著冬季來臨,天然氣價格比一年前上升超過一倍,木柴和其他固體燃料也如是,而燃料油和電力價格則分別上漲83%和26%。車用汽油和柴油價格比2021年10月揚升了22%。這些燃料的成本持續上漲,對食品產生了連鎖反應。肉類、穀物、蔬菜和奶製品的價格都比上一年高出20%,整體通脹率超過10%。
長期價格高企和供應短缺,對德國製造業的穩定性帶來威脅。鋼鐵生產商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削減了漢堡和歐洲各地廠房的產量,並減少員工工時。一些能源耗用量龐大的製藥和化工公司,則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德國境外。寶馬(BMW)和大眾(Volkswagen)等汽車製造商雖然表示往後仍有充足的天然氣供應,卻對規模較小的零部件供應商是否可靠感到擔憂。

德國的聖誕市集向來是當地著名特色。以往每逢聖誕,街上會有許多掛上彩燈的小攤檔,售賣香料熱紅酒和節日禮物,入夜後更有成千上萬的人走到街上,感受冬日風情。在2020年,這些市集大多宣告取消;一年後,只有已接種疫苗的人才能進入市集;2022年,聖誕市集總算全面重開,但是氣氛有點沉重。消費者擔心暖氣開支,不敢盡情購物,並且提早回家。這難免被一些人視為負面徵兆,預示新一年仍然荊棘滿途。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