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當紅 二手交易勢頭正夯
發佈日期 2025.05.14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與數位平台快速發展,臺灣的二手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熱潮。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之間,二手交易不僅成為兼具經濟效益與環境友善的消費選擇,更成為展現個人價值觀與生活態度的方式。

根據ThredUp於2024年發布的最新《轉售報告》,全球二手服裝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8年成長至3,500億美元,在2023年至2028年間,預計以12%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增長。其中線上轉售市場則將達到400億美元,年成長率為13%,反映出線上交易對整體市場成長的重要貢獻。在這股全球趨勢帶動下,臺灣Z世代與千禧世代展現高度關注,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從二手市場購物,市場潛力持續擴大。

數位平台普及是推動市場成長重要動能。根據《Digital 2025:Taiwan》報告,臺灣網路使用者已達2,210萬人,占總人口95.3%,25歲至44歲年輕族群為主力,占比約27.6%。二手商品在年輕消費者間的接受度也逐年提升,愈來愈多人將其視為購物的重要選項。社群媒體與電商平台的整合,讓二手交易從過往實體跳蚤市場轉型為線上即時交易,交易效率與便利性大幅提升。

同時,二手市場的「獨一無二」特質也深受年輕人喜愛。運動品牌adidas、Nike與精品品牌COACH等長期居於搜尋榜前段班,顯示年輕人熱中以實惠價格購入品牌商品,打造專屬風格。品牌也順勢而為,Nike於2024年在美國推出「Refurbished」計畫,將退貨或展示品整修後再販售,成功吸引年輕消費者。

社群媒體對年輕人的消費選擇有深遠影響。《Digital 2025:Taiwan》指出,臺灣社群媒體用戶達1,840萬人,其中YouTube、Instagram和TikTok是年輕人尋找二手商品靈感的主要平台。不少KOL(意見領袖)透過開箱、穿搭或實用教學影片,分享購買與使用二手商品的經驗。例如,社群平台上常出現「二手挖寶」的hashtag,吸引年輕人目光,並示範如何在二手平台、市集挖掘高質感商品。這股風潮不僅提升了二手商品的吸引力,也鼓勵更多年輕人公開分享自己的消費選擇,形成社群間的正向循環。

受數位化加速,二手市場的樣貌也愈多元。一些二手頻道運用AI推薦與大數據分析,打造個人化購物體驗、提高交易成功率。部分平台也導入AR技術,讓用戶購買二手家具或服飾前可模擬擺放與穿搭效果,提升購買信心。2025年,直播賣貨也預計成為主流,進一步縮短交易決策時間。

對年輕人來說,二手消費不僅是節省開支的方式,更代表對環境負責的生活選擇。聯合國環境署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0%的碳排來自快速時尚產業,而二手服飾的流行則有效延長衣物生命週期、減少資源浪費。

年輕人不僅是二手商品的消費者,更是循環經濟的推動者。透過社群媒體宣揚「極簡生活」與「永續消費」理念,促進二手交易的文化認同。2024年臺北市的二手市集蓬勃發展,吸引大量年輕攤主以「循環經濟」為主題,販售自製或二手商品,展現創意與永續精神。臺灣多所大學的學生社團也發起「二手書漂流」活動,鼓勵校園內書籍交換,減少資源浪費,推動永續生活方式。

這樣的文化氛圍也逐漸改變品牌策略。國際品牌如H&M、ZARA、UNIQLO陸續推出舊衣回收計畫,呼應年輕人對永續議題的重視。在年輕族群的推動下,臺灣二手市場從過去的小眾選擇,逐步邁向主流潮流。他們以環保意識、經濟考量與個性需求為出發點,重新定義消費的價值。對年輕人而言,二手交易不僅是一種購物行為,更是一場對未來的永續承諾。在這股轉變中,他們正用行動證明:消費,可以很酷,也可以很有意義。
 
 
 
 

    【資料來源:紡織產業推動計畫】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