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Apple佈局為借鑑:自中國大陸至越南的供應鏈遷徙
美中僵持不下的局勢下,許多外商供應鏈正逐步前往越南投產,建立替代性生產基地,以電子大廠Apple為例,雖然當前超過 90% 的產品,例如 iPhone、iPad 和 MacBook皆為中國大陸製造,但Apple也逐漸意識到對中國大陸的嚴重依賴將帶來潛在的供應鏈風險,特別是在美中貿易戰毫無緩和跡象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Apple面臨將其供應鏈多元化到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強烈需求。近幾年來,該公司持續加大在越南和印度生產產品的力道,投資銀行摩根大通預測,截至2025 年,Apple產品 95% 在中國大陸製造的比例將降至 75% 左右。此外,蘋果已將其供應鏈中的11家工廠移轉至越南,整體而言,蘋果公司的搬遷過程是最具指標性的做法,也將使越南成為全球電子製造價值鏈最重要生產中心之一。
雖然越南和印度皆為Apple的首要選擇之一,不過,在考慮將生產環節撤出中國大陸方面,越南擁有較高的區位優勢,越南是距離中國大陸製造中心深圳最近的國家,對蘋果而言,取代中國大陸的製造生態系統既耗時且所費不貲,因此將生產轉移至鄰國可確保這一過程保持順利。即使Apple想改回原先策略,中國大陸仍可成為越南的原材料供應商,運輸時間和成本也控制在可負擔範圍內,如上所述,Apple 供應鏈中的關鍵公司正在越南擴建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北寧、北江和永福等北部城市—消費電子產業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以及靠近中國大陸的地區,此外,越南在地理位置上也靠近蘋果的供應鏈熱點,如臺灣、日本、南韓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同時,憑藉有利的地理位置,越南有潛力成為區域貿易重鎮。例如越南與中國大陸和日本等東亞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此外,越南擁有美國的最惠國待遇(MFN),簡化了兩國之間的貿易流程,最後,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協 (ASEAN) 的成員,促使該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獲得區域經濟優勢。
越南擁有近1億人口,豐富的勞動力對該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越南勞動力市場豐沛被認為是吸引許多外國投資的關鍵動機,例如,越南的最低工資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保持穩定,根據地區的不同,每月的最低工資約為 132 美元至 190 美元不等,低工資勞動力被認為是越南在市場開放和吸引外資時期的傳統優勢,此外,2020 年,越南的勞動力參與率為74.4%,顯著高於60.5%(全球)與67.2%(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根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調查,儘管受到疫情或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越南的勞動力供應在短期和中期仍將保持穩定。不過,越南勞動力也有其潛在隱憂,由於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越南將很快失去其在廉價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據此,JICA認為自長遠來看,越南將面臨勞動力儲備有限以增加總供給的挑戰,到2050年,越南人口將快速高齡化,僅剩60%的勞動年齡人口,部分人口將超過60歲,而工資有高機率會增加,數據顯示,越南是最低工資漲幅最大的三個東亞國家之一,2015年至2019年的年均增長率為8.8%,這可能對電子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產生重大影響,自動化將威脅到低技能工人。此外,即使越南擁有大量勞動力,但與中國大陸或印度相比,越南的勞動力規模卻要小得多,這使得企業在勞動力競爭上將更為劇烈。
面對上述人口挑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但這是一個非常複雜且耗時的過程,目前,越南的技術工人數量不被認為具有比較優勢,特別是與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這一數字相比更是如此;因此,蘋果與其他佈局越南的業者將需要在該國尋找足夠、且具備熟練技能勞動力,此外,越南的勞動力市場狀況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管理階層正在努力讓工人重返工廠,截至2021年底,胡志明市出口加工區和工業區的工人總數減少46%,至13.5萬人;此外,蘋果也面臨另個挑戰,公司的管理階層對越南冗長的海關程序有所疑慮,越南的海關比國際其他國家的通行的貨物出關程序作業時間來的更長,也許越南政府正在擬定更便捷的通關方式,但未來是否有所成果讓需要時間觀察。
【資料來源:產業分析師蘇翰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