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的供應鏈熱圖(CNBC Supply Chain Heat Map)數據,中國大陸COVID-19確診數驟增正影響製造業交付訂單。
物流業主管告知客戶,由於感染病例激增,工廠無法完成訂單;即便因需求持續下降,美國製造業予中國大陸的訂單已下降40%。
總部位於香港的航運公司HLS於給客戶的短信中表明:「由於1/2甚至3/4的中國大陸勞工受到感染而無法工作,使得許多中國大陸製造商無法正常營運,產量亦低於最佳產量;所有企業皆面臨COVID-19的衝擊,貨櫃的提取、裝載和拖運(卡車運輸)連帶也受到影響。我們預計農曆新年出貨量會相當少,因大多工廠因感染數增加而放緩生產速度,且不得不取消或推延今(2023)年1月下旬和2月初的訂單」。
HLS另指出:「根據受感染的家庭成員、親友和同事人數的暴增,以及中國大陸全國各地醫院發燒門診冗長的排隊人潮等跡象,顯示中國大陸城市正經歷感染高峰」。
該信指出,由於COVID-19疫情,中國大陸的三個主要港口皆遇到供應鏈交付貨物的問題。
該信件提出警告,對於全球第一大的貨櫃碼頭上海港,以及全球第四大貨櫃碼頭、蘋果製造商所在地的深圳港:「由於大量勞工感染COVID-19病毒,導致多家工廠無法正常營運,取消訂單的情況正在增加」。
根據供應鏈市場情報公司FreightWaves SONAR數據,海運的預約訂單持續疲軟中。
全球第六大港口青島港的工廠僅剩「1/4的勞動力,無法保證能正常生產」。
此一數據與中國大陸官方媒體的報導形成鮮明對比,後者試圖讓公眾相信疫情已獲得控制;中國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準確性,亦受到越來越多的全球關注。
美國物流公司OL USA執行長Alan Baer表示:「工廠訂單減少30%至40%,或許外界認為這有助於完成生產,但卻沒有發生在該國某些地區,令人感到不安。此外,農曆新年過後可能新增的COVID-19疫情,亦需要留意;第一季將充滿挑戰」。
由於COVID-19影響卡車運輸業,全球線上船舶追蹤服務網站MarineTraffic發現,上海港的出口量能正在放緩。
MarineTraffic供應鏈在途運輸監控(Supply Chain In-Transit Visibility)負責人Alex Charvalias指出:「雖然近期中國大陸鬆綁COVID-19的清零政策,但根據MarineTraffic的數據,顯示上海港的擁塞情況似有加劇,於2023年的第一周,每艘於港口外等待的船舶上,待處理的貨櫃量平均達到321,989個TEU(20呎標準貨櫃當量),創2022年4月以來最高記錄」。此外,寧波港和青島港的擁塞情況亦在加劇,待處理的貨櫃量分別為273,471個TEU和277,467個TEU。
供應鏈平台營運商Project44顯示的上海港貨櫃等待時間,亦呈現延誤狀況。
Project44全球產品行銷資深副總裁Adam Compain表示:「COVID-19確診率飆升,使得上海的貨櫃停留(等待)時間已開始增加;預計該時間將隨著確診數上升及農曆新年導致的季節性延誤,而持續增加」。
該創紀錄的擁塞情況始於去(2022)年3月28日封鎖政策;在嘗試兩次封鎖後,直至去年6月中旬,上海市才重新開放。
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SCMP)執行長Mark Baxa指出:「中國大陸出口的可靠性已下降;COVID-19感染率的驟升,以及缺乏可用勞工數和製造訂單的明確資訊,皆使得該可靠性降低」。
根據HLS報告,寧波已於今年1月初達到疫情高峰。若美國庫存未來有所增加,將可能影響接下來的製造業訂單。OL USA執行長Alan Baer向CNBC表示:「在美國公司現有庫存水準和預期銷售率達到平衡之前,跨太平洋至東海岸港口的吞吐量將持續承受壓力」。
智能倉儲解決方案公司WarehouseQuote的數據顯示,庫存量依然處於歷史高位。該公司行銷長Jordan Brunk指出:「隨著第三方物流及中國大陸工業產能有限下,市場仍會處於緊張狀態。此外,除了東南部地區,美國各地的存儲率持續上升,這表示幾乎所有地區的產能依舊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