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鼓勵培育購物消費新場景,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同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著力提升服務品質、豐富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以創新激發服務消費內生動能,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要怎麼做到呢? 來看看重慶
如今,在重慶的許多實體店,「業態混搭」已悄然興起,不少商家正通過消費場景的跨界、疊加,帶給消費者多元的消費體驗。
創意變生意 「混搭」成實體店新寵
過去晚上下班後,打工族是點外賣,還是去街邊小店或美食城吃飯都是三選一,如今有了新選擇——去超市吃飯。
新世紀超市解放碑英利店,在超市裏的餐廳可以點一份魚香肉絲、熗炒土豆絲和一碗白米飯,解決白領的一頓餐食,吃了還能在超市裏逛逛買點東西,一舉兩得。
商超加入餐飲消費場景早有先例,盒馬鮮生、宜家、山姆等多家實體零售店,都通過該板塊獲客吸金。盒馬鮮生自成立之初,盒馬就採用「超市+生鮮餐飲」的「業態混搭」模式,從代客加工的海鮮到燒烤火鍋,應有盡有。
不僅如此,金山意庫的一家「SISCRAB」買手店,一改過去只售賣服飾的單一模式,將咖啡業態融合了進來。3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裏,既有精緻陳列的時髦服裝、飾品,還有適合小坐休憩、閒聊的咖啡區域。該店主理人稱,無論是店鋪裝修還是產品品類,都與曾經的光環商場店截然不同,新店不僅是一家服飾店,更是一個舒適放鬆、令人身心愉悅的社交空間。兩種業態的結合初心,就是為了用消費更高頻的咖啡帶動低頻的服裝消費。
過去服飾店開在商場且是單一業態,顧客進來看一圈就走了。而現在顧客進店即使不買衣服,還能坐下來喝一杯咖啡,停留時間變長後產生消費的幾率大大提升。吸引的客流量卻是肉眼可見的提升,顧客的消費意願更明顯增強。
此外,書店+餐飲、電影+藝術沙龍+餐飲、戲劇表演+餐飲等混搭模式的商戶,也在社交平臺頗受歡迎。
刀鋒書酒館書店4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其中300平方米用作書籍陳列,剩餘的空間用於餐飲和咖啡。除了賣書,給顧客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消費選擇,是當下所有實體書店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在書店整體銷售額中,賣書只占到了30%,剩下70%全靠餐飲。從利潤來看,圖書貢獻率更少,只有不到10%。
流量變增量「混搭」實現「1+1>2」的效果
「業態混搭」,也稱為多業態混合經營,是一種將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業態集中在同一空間內的經營模式,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偉認為,「業態混搭」既是場景創新,又是模式創新。其本質是功能的集成,能達成「1+1>2」的效果。
「業態混搭」何以成為新趨勢呢?這是因為實體店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突破傳統經營模式。現代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希望在一個地方享受到不同類型的產品和服務,部分消費者也更傾向於社交化的消費場景。
而業態「混搭」確實給不少實體店商家帶來了生意增量。消費者早已不再滿足於單一的消費體驗,更加追求社交互動和情感體驗,這也使得商家加快轉型,通過業態混搭經營,在有限的空間創造更多收益。
但「混搭風」吹進實體店並非空穴來風,並非「亂搭」,需要明確目標消費群體的特色,按需創新消費場景。專家認為,「業態混搭」需將相關的板塊疊加,取得互補優勢,例如書店與咖啡,才能在吸引流量的同時,獲得銷量。
【資料來源:台灣經貿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