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貿易談判 月底有譜
發佈日期 2022.10.12
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自8月18日宣布啟動談判,何時召開首次會議,引發關注。據悉,我方原爭取9月召開,但最快恐怕要10月底、11月初才有譜。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坦言與美方仍在準備有關,「確實不能再拖下去」,希望年底就達成共識的議題先簽BTA(雙邊貿易協定)。

對於外界質疑首次會議遲未召開是否與政治考量有關,鄧振中不這麼認為。他表示,應是美方仍在作業程序,需要更周全的準備,像是多徵詢一些意見等,「不認為美方會改變主意,因雙方有一致目標」。

又美方遲未敲定首次會議,是否與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次部長級會議甫開完有關?鄧振中說,臺美貿易倡議議題跟IPEF有很多重複,人力也會高度重疊,美國一邊要處理IPEF,一邊要處理臺灣談判,工作量很大,或許也是首次會議遲未召開的原因。

不過鄧振中強調,現在雙方就是在處理談判作業的過程,還算不上延誤,臺灣可能因準備多年效率比較好,美方則需要時間,日期尚未拍板,仍希望快一點,畢竟再拖下去也不行。

至於能否如預期在年底先簽BTA?鄧振中說,當首次會議盡快召開後,就可討論下一次開會時間,議題上很多立場都一致,相信開會後很快有結果,還是以年底簽BTA為目標。知情官員也表示,只要開始開會,「很多事都是可以加速」。

針對11項議題有無要新增,鄧振中指出,還是先以11項議題為主,之後要加再說。據悉,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污和良好法規實務等四項將優先談判,至於外界關心的數位貿易,納入第一階段機會不高。

談及未加入IPEF對臺灣的影響,鄧振中說,該架構跟臺美貿易倡議相似處很多,但也有不同處,臺灣只處理和臺美貿易部分,其他方面並沒有參加,還是希望爭取參與IPEF,惟就算不能參與,共同的價值仍會遵守。

知情官員也表示,IPEF有點類似公共財概念,各項標準都會是一致的,約有8成規範通用,就算臺灣不參加也會遵守,但加入後對臺灣還是好事,戰略上一定要爭取,才能約束東南亞國家對臺灣有同一套標準,確保在執行上不會有差別待遇。IPEF的「四大支柱」包含貿易、供應鏈、潔淨能源及反貪腐談判。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