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航運危機衝擊全球貿易和供應鏈
發佈日期 2024.01.15
美媒報導,紅海航道為全球最繁忙貿易路線,當前行經紅海將面臨受葉門胡塞武裝組織(Houthi)襲擊風險,將承擔大幅上漲保費,抑或增加6,400公里航程繞行非洲,惟將增加10天航程。前開兩種選擇均提高成本,且最終恐以提高商品售價方式轉嫁消費者承擔,全球供應鏈遭武器化。

紅海事件干擾供應鏈程度雖不及疫情,惟事態逐漸嚴重,宜家(Ikea)等企業已表示將避開蘇伊士運河繞道非洲,延後產品送達。貨櫃海運業者刻研議因應年度出口激增時段對策,通常發生於中國大陸企業2月春節假期停工數週前。不同類型船舶面臨風險不同,油輪非胡塞武裝目標,幾乎未受影響持續行經紅海。去(2023)年11月首艘遭胡塞武裝攻擊船隻為汽車專用運輸船,航運諮詢機構VesselsValue表示,去年12月行經紅海此類運輸船僅42艘,較前(2022)年12月減少半數以上,本(2024)年迄今僅一艘行經該航道。亞洲前往歐洲汽車運輸船繞非洲航行時間較長,對全球汽車產業影響甚大,中國大陸汽車持續迅速提高對歐洲出口,紅海危機前跨洋汽車運輸船每日租金已由兩年1.6萬美元飆升至10.5萬美元。

紅海航運中斷前,巴拿馬運河因乾旱導致水位下降,減少可通過船隻數量,迫使許多船隻選擇經蘇伊士運河前往美國的更長航線。追蹤航運網站顯示,連接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阿拉伯海及印度洋的紅海仍有大量船隻,惟大型航商已大幅減少或完全停止行經該海域。物流管理公司Flexport表示,截至本(2024)年1月4日已有389艘貨櫃輪(佔全球貨櫃輪運力1/5以上)已繞道或正改道避開蘇伊士運河,此外出於經濟考量,部分小型貨櫃輪仍持續通過紅海往返歐亞之間。大型貨櫃輪得以負擔繞行非洲航線額外成本,惟延長航程恐導致裝載少於5,000只貨櫃的船舶血本無歸。

中國大陸至美國東岸最快航線為行經巴拿馬運河,然因乾旱避開該運河航商如今須更耗時繞行好望角,Flexport估算行經好望角較巴拿馬運河航線多耗時10日多出約40%航期。海運平台Freightos表示,中國大陸至美東每只貨櫃運費成本已由紅海襲擊前2,300美元飆升至3,900美元左右,另保費一般不超過運送貨價0.2%,然行經紅海船舶保費已飆升至貨價0.7%。產業專家表示航商或能因應當前紅海危機,主因為其等近年購入更多船舶,有足夠閑置運力解決航期拉長挑戰問題。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