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時裝周盡現中歐獨特風情
發佈日期 2025.04.18
布達佩斯中歐時裝周(BCEFW)是匈牙利的重要盛事,每年舉辦兩次,今(2025)年2月迎來第15屆,焦點落在傳統服飾文化與美態,不少品牌以實用設計與大自然元素為基礎發揮創意。

第15屆BCEFW於2025年2月中旬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為期7天,期間超過50個匈牙利及中歐地區品牌展示旗下秋冬系列,各類時尚活動散落整座城市,為業界人士奉上令人目不暇給的視覺盛宴。

時裝周由匈牙利時裝與設計機構(MDDÜ)舉辦,近年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記者、網紅和專業人士出席,而最新一屆的人氣更印證了BCEFW在時裝界日趨重要的地位。

本屆的品牌時裝秀主要安排在Apollo Gallery和Millenáris這兩個場地舉行。此外,主辦單位還在國家舞蹈劇院內開闢了「時裝樞紐」專區,舉辦講座、簡介會及工作坊等活動,眾多本地時尚名人、模特兒、女明星與藝人輪流亮相,大舉慶祝時裝周邁進第15屆。

向本土傳統文化致敬

匈牙利文化源遠流長,該國高級時裝品牌每每糅合歷史元素、傳統圖案、工藝和文化傳承。今年,時尚品牌在大自然、精神靈性、電影、攝影和雕塑等尋覓靈感。國際知名的匈牙利品牌Nanushka推出大地色調系列,服裝印花和配飾反覆展現玫瑰圖案,此系列取名為「玫瑰飄香」(Stop to Smell the Roses),宛如設計師Sandra Sandor對童年時光與大自然之美而編寫的抒情詩篇。Cukovy品牌的「極光植物園」(Aurora Botanica)系列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歌頌大自然與想像之間的和諧美。

另有許多品牌取材自匈牙利的民間故事。例如Zsigmond便以18和19世紀匈牙利草寇與攔路強盜(betyár)的標誌服裝為靈感,設計戲劇色彩濃厚的時裝表演。設計師Zsigmond Dóra從全國各地村莊搜集真實的草寇服裝,以此為原料改造翻新。

Tomcsányi新系列的靈感來自匈牙利農民灶屋及美觀實用的炊具;Kata Szegedi選用羊毛和牛仔布創造了充滿攝影學美感的都市系列;而Artista的印花圖案則取材自匈牙利電影的殘缺畫面。

匈牙利品牌都注重實用,不論是大膽前衛還是低調奢華的風格,大多數系列都適合在不同場合穿著。鍾情匈牙利設計的時裝愛好者可在布達佩斯的概念店找到這些服飾,若干品牌更是在環球各地的概念店有售。

Attila Kasz是一位來自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時尚博客和收藏家,他指出品牌常常要在獨特設計與迎合商業大眾口味之間取捨平衡:「儘管現時大量社交媒體廣告和宣傳活動鋪天蓋地,但我注意到這些廣告還未能接觸實際受眾。龍頭社交媒體平台固然影響力龐大,但有些品牌不走大眾化路線,只生產小批量甚至是訂製的優質產品。」

他分享了自己對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時裝的看法:「我偏愛乾淨簡約的日常服飾,衣櫥基本上都是裇衫和白T恤。我也喜歡在穿搭中點綴一下,區內設計師有時稍為浮誇又能展現中歐風格的衣飾,正合我的心意。」

實現可持續時裝

綜觀今屆BCEFW,匈牙利時裝界日趨看重可持續發展。目前大多數面料及原料都採購自其他歐洲國家,不過許多品牌都有意轉用剩餘物料或百分百本地製造的有機面料。

設計師Zsigmond Dóra的作品在美國、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的概念店均有銷售,她的再造系列會在本地採購二手物料。她闡述了箇中挑戰:「由於匈牙利不生產紡織品,幾乎不可能找到本地製造商,所以我們得從意大利訂購具可持續認證的物料。」

她續說:「這樣,所有東西都要從義大利運來,增加了營運困難,材料也更加昂貴。」

在「時裝樞紐」專區舉辦的圓桌會議圍繞時裝界循環再造方案,與會者一致認為,首先要教育大眾改變對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多數與會者認為,儘管Z世代已較少添置新裝,而寧願在元宇宙裝扮數碼分身,但年長一代仍然有「先敬羅衣後敬人」的想法,視衣著為成功和財富的象徵。

圓桌會議的專家成員指出,匈牙利未來5年應積極轉變消費者態度、探索新技術,並透過補充替換、循環再用和回收,控制衣物廢料數量。

緊貼潮流不失本土特色

BCEFW吸引了多位來自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捷克和波蘭的設計師,他們深諳當代風格的魅力所在,同時又擅長融入本國特色與工藝,設計出色彩豐富、層次鮮明的系列。

斯洛文尼亞品牌Brencha選用鮮艷色彩與前衛造型;而波蘭設計師Jackob Buczynski則展示了一系列由升級再造材料製成的拼布服裝,當中的深層含意或許反映變化多端的女裝潮流。羅馬尼亞的Ami Amalia推出全紅系列,百分百由羊毛製成,凸顯天然材料萬能百搭又不失奢華。

斯洛伐克設計師Rudolf Stastny是Atelier Stastny的品牌創辦人,他指出品牌非常注重時裝的技術層面:「我的品牌服裝類型廣泛,專注中性剪裁和不分性別的服飾。旗下服裝全是美的表現,並可從設計看出靈感源自技術視覺和功能性材料。」

他還指出,Atelier Stastny使用的材料八成來自大型製造商、時裝設計公司和工作室的滯銷存貨,主要在網上經轉售商數據庫購買;另有一成購自斯洛伐克或國外的印花面料生產商;最後一成來自本地可用貨源。外國滯銷存貨面料主要購自歐洲國家。

Stastny總結當前市場狀況:「中歐設計師的服裝作品豐富多元,但要與快時尚品牌競爭,現時消費者仍然重視數量多於質量。」
 
 
 
 
 
 
 【資料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