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東南亞紡品搶單,紡纖廠精簡產線、汰舊換新,創新高值化產品或異地生產提升獲利能力;遠東新進行優化生產,將觀音廠2條舊PTA產線,更新生產效率更高的一條新產線。集盛新建高值化新產品尼龍66產線爭取高價市場;得力則降載臺灣產能移往越南。
石化產業是這波中國大陸低價搶單受害的最大族群;石化、紗線、染整及成衣一貫廠遠東新觀音廠關閉2條舊的PTA產線,使石化部門本業虧損砍半。
遠東新觀音廠PTA產線已進行汰舊換新、優化生產,2條整改後1條年產能150萬噸新產線。據了解,此產線約70~80%產能,皆是提供集團生產聚酯粒(PET)使用。法人預期,看好遠東新PTA廠產線整改後續將大幅提升石化部門獲利能力及市場競爭力。
尼龍、加工絲廠集盛指出,中國大陸透過價格優勢,確實已影響公司訂單。尼龍因中國大陸大量製造,進行價格破壞,使原絲稼動率目前僅六成。已完成高值化產品PA66尼龍粒產線的新建,目前正進行客戶認證,2025年第2季後會有較大出貨量,有利今(2025)年毛利率、營益率的提升。
近一年來,國內電費、各項原物料成本急速上漲,以及即將到來的碳費開徵,長短織布廠得力,為縮減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也調整臺灣產線、產能的配置,其中,台南廠長纖布每月產能由300萬碼降至210萬碼,短纖布由90萬碼降至30萬碼,下修幅度分別達三成和逾六成。
得力表示,產能降載,設備皆將運送越南廠,就是因應各項成本的上漲,以及缺工、提升競爭力所做的調整。
【資料來源:紡織產業推動計畫】